素菜荤做
豆腐、面筋是素菜荤做的主食材,对斋饭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豆腐是中国人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之一。目前出土的汉代壁画和汉代水磨都直接证明了早在汉代,中国就已经具备了制作豆腐的条件。豆腐营养丰富,价廉物美,且容易入味,是普通家庭和寺庙斋饭常备菜品。
面筋创于梁武帝时期。面筋是由植物蛋白中的麦胶蛋白与麦麸蛋白组成,不溶于水,但浸水后膨胀而富有弹性,可塑性极好,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所以它是各种托荤菜(现称为仿荤菜)所不能少的,其味道也接近于肉,蛋白含量也很高。宋《山家清供》"假煎肉"条说:"瓠(嫩葫芦)与麸薄切,各和以料煎(麸以油浸煎,瓠以肉脂煎),加葱、花椒油、酒共炒。瓠与麸不惟如肉,其味亦无辩者。"
中国著名饮食文化学者王学泰介绍,宋代,为满足越来越多的佛教徒的需求,市井饮食开始经营和发展全素菜肴,素食到了宋代得以大放异彩。
无论是北宋首都东京,还是南宋首都临安,街头都有专卖素食的饮食店。《都城纪胜》说:"素食店卖素签(一种裹馅食品)、头羹、面食、乳茧、河鲲、脯插、元鱼、凡麸、笋、乳、 饮食,充斋素筵会之备。"《梦粱录》亦载有"荤素从食店",卖"麸笋丝"、"假肉馒头"、"笋丝麸儿"、"山药元子"、"假羊事件"("事件"即鸟兽脏腑)、"假驴事件"。仅《梦粱录》中记载的临安专卖素食店铺的素肴名馔就有三四十种,不仅鸡、鸭、鱼、肉以及"假凉菜腰子"、"假煎白肠"等动物内脏皆有仿制品,就连骨头也有仿制品,比如仿制的排骨面"素骨头面"等,应有尽有。素食的发展在此时不仅自成派系,且几乎达到无荤不能仿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