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胃不好的人是越来越多,而很多健康问题都与脾胃相关。《黄帝内经》讲:“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不好百病丛生。”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也提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并把脾胃称为身体的基础和轴心,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及恶变均与某些营养的缺乏、过多或不平衡有关。而只有脾胃强壮,才能使机体的营养状况从根本上改善,从而保证正常的免疫功能,发挥防病抗病作用。本期主题策划我们就教您如何调理好脾胃。
到底什么是脾胃
中医讲的脾胃其实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并不只是脾和胃两个器官。打个比方来说,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养生专家解释说,脾与胃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饱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是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在压力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喝酒、暴饮暴食、爱吃冰冷食物、吃腌制食物、久坐少动、焦虑紧张……种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让原本脆弱的脾胃更加不堪重负。
得了胃病该怎么办
很多人的做法是,在没有症状的时候不管不问,而等到胃痛的时候吃两颗胃药缓解一下,就这样周而复始,药量一次次加大,胃病一点点加重,从轻微的胃溃疡变成胃出血、胃穿孔,甚至更严重的胃癌,当然同时还有其他的问题随之发生。
中医治疗胃病,讲究的是辨证施治、标本兼治。任何患胃病的人,病的起因、变化都是不同的,胃病发生的关键是其元气不足,由此造成胃的活力减弱,功能失调,动力下降,外邪乘虚而入,进而导致胃黏膜的损害,引发炎症、糜烂、溃疡、腺体萎缩,直至发生恶变。
因此,治疗胃病,在养护好脾胃的同时,首先要恢复胃的元气,激发胃的活力,调节胃的功能,进而根据各种胃病的不同,对症、整体用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养护脾胃“四要四不要”
现代医学认为,在疾病没有发生之前早做预防并阻止其发生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中医也同样重视“治未病”。预防脾胃疾病,总结起来就是“四要四不要”。
“四要”:一要唱,放声歌唱可以提高呼吸功能,帮助身体和大脑吸入更多的氧气,从而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使胃内郁滞之气得到有效排泄;二要跳,可以跳舞、散步等;三要笑,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相当于给脾胃做按摩;四要潇洒,接受“我改变不了的”,改变“我能力所及的”,从精神上养脾胃。
“四不要”:一不要饿了才吃。有句话叫“饥不择食”,顾名思义,当一个人饥饿的时候,常常不管三七二十一,将酸甜苦辣、冷凉温烫的东西一股脑儿塞到胃中。如此吃食,胃是要“提出抗议”的。因为胃有自己的好恶,有所能承受的极限,需要我们时刻细心呵护。
二不要渴了才喝。不少人因工作脱不开身,经常连水也顾不上喝,而体内一旦缺水,不仅会使人精神不振、口干舌燥、浑身乏力、消化不良等,而且还会造成肝、肾功能下降,毒性物质蓄积,使各种疾病得以乘虚而入。
三不要累了才休息。许多人误以为累了是应该休息的信号,其实这是身体相当疲劳的“自我感觉”,这时才休息已为时过晚。有研究认为,疲劳过度会引起胃肠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调,胃酸过多而黏液减少,使胃黏膜受到损害。
四不要困了才睡。由于工作忙碌、家务繁琐,失眠成了不少人常年的困扰之一。其实,酿成“想睡睡不着”的原因,往往是“等到困了才睡觉”。因为,困倦是大脑已经相当疲劳的表现,长期熬夜会使人的神经系统过度紧张,从而导致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一系列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