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重保养脾胃之气中医认为,人的禀赋有强弱,这决议于“先天”,也就是与父母的遗传因子和胎孕时的营养、环境等多种要素有关。人出生后,“先天”条件已定,那么弱质者如何改变或弥补其先天不足呢?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有一段精辟阐述:“凡先天有不足者,但得后天造就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指出“后天培养”可补“先天不足”之大半。所谓后天造就,就是指人出生后的调养,主要通过“脾胃”——消化系统来摄取各种人体所必需的足够养份,如果“脾胃”——消化系统的功能不好,再好的食物也不能变成为人体的养分,还谈什么补先天的不足呢?由于脾胃在“后天造就”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被称为“后天之本”。饮食调理养生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处处表现保养脾胃的思想。古代医书上再三告诚医生和病家“毋伐胃气”。病人如胃气旺盛,就能不时吸引营养,加强自身的抗病威力,从而较快地战胜疾病。故前人有言“日食二合米,胜似服参芪”。妊娠时的哺育胎气,孩子的发育增智,老人的延年益寿,无不通过“脾胃”这一“后天之本”来完成。分开保养脾胃这一思维,便谈不上有中国特征的饮食调理养生。
2.饮食有节,利身益寿“饮食有节”是上古之人的经验之一。“节”就是节度与节制,恳求吃饭时间要有法则,即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不过热过冷,不暴饮暴食。食物的品种与调和要合理,不偏嗜等。若不节饮食,便将产生疾病,甚至夭折。早在二千多年前,管子就曾指出:“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
(1)一日三餐巧布置。俗话说得好,“早饭要饱,午饭要好,晚饭要少。”《寿亲养老新书》亦很器重晚餐食量:“夜晚减一口,活到九十九”。大量试验表明,每天早上一次摄入二千千卡热量的食物,对体重影响不大,而晚上摄入同样的食物,体重就明显增加。这是因为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变化都有一定的法则性。普通根底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各种消化腺抵消化酶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高,同时对食物的需求量和消化吸收功能也比较强。晚上流动少,能量耗费低,如有多余的热量就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分解脂肪,使人发胖。因此,一日三餐的正当安置非常重要。分配的比例应该是3:4:3。假如一天吃一斤食粮的话,早晚各吃三两,中午吃四两比较适合。有许多人早餐吃得很少,晚餐吃得很多,这对健康切实是有害的。古代养生学家主张老年人宜食少,尤其主张晚餐宜少甚至不食。
(2)食物不偏可强身。假设长期偏嗜某一食物,则往往产生疾病,引起夭折。《素问·怄气通天论》就明确指出“五味所伤”所引起的重大结果,劝诫人们要“谨和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食物必须正当搭配,不可偏嗜,也不可偏废,否则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偏嗜甜食,特别是老年人可引起高胆固醇血症,甚至诱发糖尿病;偏嗜脂肪可使人“发福”,导致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如食物过于精细,缺乏纤维素,则发生便秘、肥胖、龋齿、糖尿病、胆石症等;膳食中纤维素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就高。荤素菜宜适当搭配。因为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的营养成份各有所长。如动物蛋白是完好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动物脂肪含磷脂和胆固醇,并提供人体的贮藏能源,因此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当然动物脂肪内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惹起动脉硬化。古代养生学家主张多吃素菜,吃饭必须配以素菜。植物食品中的蛋白质普通来说数量较少,而且品质也较差。然而,植物食品中能够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糖,植物油当中又有较多的维生素E和K,还有较多的必须脂肪酸。各种绿叶蔬菜和瓜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体内氧化还原的重要物质,它能促进细胞对氧的吸收,在细胞间质和一些激素的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有预防和医治动脉硬化的作用。素食中还含有丰硕的纤维素,使人体保持大便通畅。因而荤素食恰当搭配对人体是有益的。但对老年人来说,以素食为主是比较适合的。历代中医在中老年饮食上,倡导不过分进食油腻,尤其拥戴过火进食煎、氽、熏、烤的食物,反对过多的参与酒、酢、糟、酱燥热的调味品。
(3)饮食清淡多长命。饮食不宜太咸太甜。食盐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其作用一是调味,二是提供维持正常生理功用的钠和氯,但不宜多吃,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强调饮食不宜过咸,即宜少吃盐。如《素问·怄气通天论》说:“味过于咸,则脉凝泣而变色”。《灵枢·五味篇》也说:“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过多食咸,可产生“血”和“肾”的病变。体内的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至构成脑血管妨碍。据报道,每日食盐超越15克以上者,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10%。正常人一般每天食盐控制在10克以下。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动脉硬化者,必须控制在5克以下。肾小球肾炎重大水肿者则必须忌盐。这里强调的低盐,是以保障身材的需要为前提的,人体短少盐当然也会生病。例如酷暑盛夏节令,人们因大量出汗,使体内盐分失去过多时,就要随时留神补充失去的盐,否则,体内盐太少了,也会引起肌肉酸痛、乏力,甚至发生抽搐。
(4)宁少毋多能却病。古代养生学家主张“食少”,《吕氏春秋》指出:“……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葆”,晋代张华《博物志》说:“所食逾少,心开逾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寿世保元》提倡“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现代医学以为多食(尤其是多食高热量的饮食)可致体重增加,人体肥胖。肥胖的人易患冠心病、高血压。据国外统计,低于标准体重的15%,死亡率最低,超越标准体重30~50%者死亡率高一倍。膳食随年龄的增长而摄入量要逐步减少。老年人转化过多摄入的能量而加以贮存的能力有限,因此有患高血糖、高血脂的风险。再者,每餐过饱会使血液集中在肠胃,心脑等重要器官长期缺血,以至困倦,工作效率低下,冠心病人还会惹起心绞痛发作。许多学者以为连续长期饱食,会使人未老先衰,折损寿命。有材料提出,少吃多餐不但能使人不至于过胖,而且有益于心脏。这和孙思邈主张的“食欲数而少”是一致的。
3.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气 吃饭是有很多学问的,如能在吃饭过程中当心摄生,对身材的健康是很有裨益的。 食前的摄生,囊括:
(1)餐具消毒。在大多数家庭中,根本上未实行分食制,也没有做到各人餐具专用,所以,家庭中的餐具要定期消毒,平常每星期消毒一次,亲朋来临进餐后随时消毒。
(2)饭前洗手。饭前洗手是阻断细菌入口的要害。养成饭前洗手的良好习气,是防病强身的一件大事。洗手最好用自来水冲洗,在脸盆里洗手抵消除污染源很不理想的。食中的摄生,囊括:
(1)吃饭时要有愉快的情绪。由于愉快能增加唾液、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若能在吃饭时讲些愉快的故事,也能增加快感,而使消化威力加强。震怒大喜之下,消化机能遭到影响。若此时勉强进食,胃部必感觉胀满甚至疼痛,故在震怒或大喜的状况下应立即中止进食。
(2)吃饭需要专心。如一边想其余事件,一边吃饭,或一边看书、看电视,一边吃饭,既影响食欲,也影响消化液的人牙齿不败口香”。饭后漱口是良好的卫生习气。饭后口腔、齿隙间粘附着食物残渣,在口腔内的细菌、生物酶的作用下会产生蛋白质麦素及亚硝酸盐等物质危害健康。古人有“君欲口齿健,饭后茶水漱”之训。
(2)饭后宜稍事休息。饭后稍事休息,或静卧片刻,能促进胃肠功用,有利身体健康。因为饭后食物集中在胃里,需要大量消化液和血液来消化胃中的食物。此时恰当的休息,全身的血液就会充分地流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如果饭后立刻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余部位,胃肠的血液供给就会减少,食物就得不到充分的消化。
(3)饭饱酒足后不宜马上洗澡。这是因为饱食后胃里的食物要进行消化,这时胃和消化道所需的血液要随之增多,身体其余部位的血液就相对减少。饭后洗澡由于热量对皮肤的刺激,使毛细血管扩张,而消化道的血流量就相对减少,使胃的消化功能下降。酒后全身毛细血管扩张,热量大量散失,如若用热水洗澡,会使体表血管扩张加剧,心跳加快,易形成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出现头昏眼花,甚至晕倒。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饭后酒后更不能马上洗澡。
4.因人因时量体裁衣
(1)因人制宜。不同的体质,饮食调节养生就有不同的请求。人有胖有瘦,有高有矮。但是,按照中医学的辨证观念看,不外可归为四大类,一为正常健康型;二为阴虚型;三为阳虚型;四为阴阳两虚型。当然,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如正常健康型也可能有某一方面的偏虚或过盛,而阴虚阳虚也会有程度的不同。普通说来,阴虚者多有肝火旺,内热重的表现;阳虚者则多有怕冷怕动的偏差;气血两虚实践是程度不同的阴阳两虚。正常健康型重点是控制好饮食有节及留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气等,而阴虚、阳虚或气血两虚者在饮食筛选上则有一番考究。
阴虚型:时常出现手足心热,烦心,口干,便秘,舌质红,脉数。可用食物辅助调养,如小米、小麦、大麦、玉米、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扁豆、白木耳、紫菜、豆腐等,水果则宜选食鸭梨、香蕉、柿子、大枣、青果、西瓜、莲子、百合、猕猴桃,以及白鸭肉、鹅肉、鸡蛋、鲫鱼、青鱼、黄花鱼、龟肉、甲鱼、蛤蜊等。白木耳、黑木耳、莲子、大枣如能时常食用,对阴虚体质的人极为有利,因上述食品性味均为甘寒、甘凉或甘平之品,甘酸而化阴,寒凉可治热,正可补阴虚去内热。
辣椒、大蒜、羊肉则不相适宜,牛肉、桂圆、橘子等亦不宜过多食用。
阳虚型:面色惨白,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脉沉细,舌质淡胖。可时常吃些益气助阳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蛋、虾等。水果不能一次吃得太多,特殊是一些水份过多过凉的不宜多吃。可吃些鲜荔枝、杨梅、桃、樱桃、杏、葡萄、菠萝、石榴、椰子、桂圆、橘子、苹果等。阳虚体质的人尤其要忌食生冷以及属寒性的食品。
阴阳两虚型:指阴阳同时虚损。有以阴虚为主,兼见阳虚;有以阳虚为主,兼见阴虚;或同时出现阴虚、阳虚的证候。阴阳本来是可相互影响的,如血属阴,出血过多,血容量减少,可出现口干、心烦等症,这是阴虚;但病人又因出血而面色苍白、怕冷等,显然是阳气也受损伤,这时就必需用一些调补阴阳的药物和食物。只要脾胃功能好,可以尽量增加一些所谓“血肉有情”之品,即优质的动物类养分素,如奶制品、蛋类、肉类、骨髓等。水果、蔬菜选择适合本人口味,能被充沛吸收而又无害的便可。清代名医叶天士认为,“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是很有道理的。
(2)因时因地制宜。中医认为,人与天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所谓“天人相应”或“天人合一”。自然界一年中有四季变化,人的生理流动也会随之变迁,如夏天毛孔开张,出汗多;冬天则毛孔收敛,小便多。饮食的因时制宜,就是要小心随着不同的气候,挑选有利于养生的食物和食量。春天阳气生发,高血压的人最易发病,此时不能过食辛热动火的食物,防止血压升高,大便秘结,可以多吃绿色清淡的蔬菜以及荸荠、雅梨之类的水果。夏季盛暑炎热,出汗多,可多补充一些清凉饮料和瓜果,如百合绿豆汤、银耳羹、扁豆粥、荷叶粥、酸梅汤,以及西瓜、冬瓜、丝瓜等,不要多食油腻,贪食生冷。秋季天气枯燥转凉,能够吃些甘凉清润的食物,如梨、荸荠、藕、菱等。冬天凛冽,万物封藏,人体为了御寒,耗散的热量也多,是进补的好机会,可食用如鸭肉、鳖肉、龟肉、羊肉、狗肉、桂圆红枣汤、赤豆粥、八宝粥等。
关于不同地区,同样需要有不同的饮食调理。地区不同,既有地理气候的不同,又有地质水土以及生活习气的不同。山区缺碘,就应适当多吃些含碘食品,如海带、水产;沿海地区有生食水产的习惯,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应适当改变这种习惯;低氟地区应倡导饮茶,以防龋齿;西北地区干燥凛冽,东南地区和煦湿润,饮食调节的央求天然也就不同。
5.关于忌口
所谓忌口,囊括两个含意:一是患某种病,要忌什么食物;二是服药后,要忌什么饮食。
忌口,要依据发病起因、发病状况和药物的作用特性而定,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①为了防止食物与药物发生不良反响而影响疗效。如服人参时忌食萝卜,是因为人参补气,萝卜耗气,一补一耗,抵消了人参的补益作用;服铁剂时忌饮浓茶,是因为铁能与茶叶中的鞣酸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不易吸收的鞣酸亚铁。
②为了防止惹起过敏性疾病的复发。如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紫癜等,均有特异的过敏原,患者进食含有相应过敏原的食物,就会惹起疾病复发,这类食物就应列为忌讳,如虾、蟹等水产之类。
③为了防止体内的过剩物质增加。如心力衰竭、肾小球肾炎等病人常出现水肿,是由于体内的水钠潴留而形成的,所以这类病人要忌盐或少吃盐,免得水肿加重。又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病人,由于体内脂质代谢异常,血中胆固醇常处于高程度状态,这种病人就要忌食肥肉、鱼子、奶油、动物内脏和鳗鱼等含有高胆固醇的食物。
④为了避免体内的有毒物质增加。如慢性肾炎、肾功能减退病人,许多代谢产物不能经过肾脏排泄而蓄积在体内,这时如再吃鱼、肉、蛋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就可能使其最后的代谢产物如肌酸、肌酐、尿素等在体内积聚,惹起氮质血症;肝昏迷病人进食过高的蛋白质,会使血中的氨增高,加重肝昏迷,因此这类病人也要限制进食含蛋白质丰厚的食物。
⑤为了使患病器官免受刺激,减轻负担,以利恢复。如患肝炎时,肝细胞分泌胆汁、肝小管排出胆汁发生障碍,这时如进食脂肪性食物,就会加重肝脏担负。胆囊炎、胆石症病人若吃脂肪性食物,脂肪进入消化道后,就会使胆囊膨胀加强,病人就会感到右上腹阵发性疼痛。所以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病人,应忌食高脂肪和油腻食物。胰腺炎病人若暴饮暴食和酗酒,胰蛋白酶元就会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的本身消化,所以胰腺炎病人在急性发作期应禁食,以免食物和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胰液的分泌而加重病情,即便在缓解期,也仍然必需避免暴饮、暴食和酗酒。婴幼儿消化不良症,在治疗期应减乳或停乳,以减轻患儿的胃肠负担,便于消化道功能尽快恢复。患痔疮、肛裂的病人忌食辛辣食物,是为了防止大便干燥而引起痔疮和肛裂的急性发作。
⑥防止对正常机体和患病机体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如妇女在月经期忌食棒冰之类的寒凉食物,是为了防止惹起月经缩小或停经、痛经。月经过多或患各种出血症的病人忌吃热性食物,是为了防止出血过多。
有些忌口是中医在长期的医治过程中积聚起来的临床经验。如患疔疮者则必需忌食猪头、猪肉、牛肉、鸡血、芥菜、南瓜等发物(凡能使人发疹或有可能使旧病复发加重的食物称为发物),免得疔疮“走黄”(细菌进入血液惹起的败血症);口腔腐败的病人要少吃烘糕、炒豆、炒花生米等“香燥”食物,省得惹起牙疳;腹泻、痢疾病人,要忌食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免得病情加重。
在民间流传着相克的食物说,意谓某些食物不能同时进食,否则要惹起不良的反作用。相克的食物有:西瓜忌羊肉,鲜鱼忌甘草,柿子忌螃蟹,豆腐忌蜜糖,狗肉忌绿豆,生葱忌蜂蜜,李子忌鸭肉,香蕉忌地瓜,兔肉忌芥菜,甲鱼忌花菜,
鸡蛋忌糖精,香蕉忌芋头号。食物相克,有的是有科学道理的,如柿子忌螃蟹,这是由于柿子内含有鞣酸,如果柿子与蟹同吃,柿子内的鞣酸可与蟹内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能鞣酸蛋白,造成胃(或肠)石症。
服中药时的饮食忌讳比服西药时要多。但凡与药性“相反”“相恶”的食物,皆在忌讳之列。“相反”、“相恶”者,指服温补药忌食寒性食物,如服温补的人参鹿茸丸、参茸卫生丸,忌食螃蟹、海带等寒性食物。服寒凉药忌食热性食物,如服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黄连上清丸等,忌食羊肉、狗肉。还有鳖甲忌苋菜,蜂蜜忌葱蒜,荆芥忌鱼蟹,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桃子和李子等等。
服西药也有饮食禁忌。忌酒的药物有:灭滴灵、山道年、四氯乙烯、水杨酸制剂、镇静安定药、降血压药和降血糖药等等;忌茶的药物有镇静太平药、小苏打、氨基比林、乌洛托品、氯化钙、次碳酸铋、乳酶生、多酶片、洋地黄、硫酸亚铁、黄连素、红霉素、四环素族抗菌素等;忌荤食的药物有氯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及呋喃坦丁等;忌茶、米汤、牛奶、豆制品的药物有利福平、氯霉素、咖啡因、氨基比林及四环素族抗菌素等。其余如服用痢特灵、优降灵、闷可乐及苯乙肼等药物的病人,应禁食或少食豆类、酒类、奶类、香蕉、巧克力等食品;服用驱虫药如山道年、四氯乙烯、六氯对二甲苯等,应忌油腻饮食。服苦味健胃药,忌同时饮糖水;利用左旋多巴,忌高蛋白饮食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