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高龄产妇",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女人高龄生孩子都是担耽高风险的,有诸多的注意事项需要考虑。39岁生二胎有哪些注意事项?高龄产妇孕前注意哪些事项?跟着美女资讯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39岁生二胎注意事项 高龄产妇孕前注意哪些事项
一、39岁生二胎注意事项
检查:如果成功怀孕,准妈妈应缩短检查的时间间隔,特别注意血压、尿液,以便早期发现妊娠中毒症。怀孕16周~20周时,要进行唐氏筛查、怀孕20周以后要做羊水穿刺,更多关注血糖、血压等指标,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的难度更大,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在确定妊娠以后,要尽早到产科建立病历档案,做好身体各项一般基础情况的检查,以便为今后判断身体的变化是否正常提供依据。35岁以上的孕妇还必须做羊膜穿刺检查,这一检查通常在孕16~20周进行,因为这一时期胎儿小、羊水多,羊水细胞容易培养,又适合做生化测定,通过这项检查可以发现胎儿是否有染色体异常和先天性代谢疾病,诊断胎儿有无开放性神经管畸形。在孕25周左右进行B超检查也可以发现脑积水、脊柱裂、唇腭裂、肢体缺失、发育迟缓、羊水胎盘异常、内脏异常等方面的疾患。
生活:高龄孕妇孕期要比一般孕妇更加谨慎,饮食上既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又不能吃得过多过饱。穿着保持柔软、宽大,不穿紧身裤和高跟鞋。孕妈妈每天应保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并远离辐射,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或者是打电话。
运动:由于刚怀孕时胎儿发育不稳定,孕妇身体状况也不稳定,最好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发生流产。待身体状况稳定,可坚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增强自身体质的同时,预防因胎儿过大而导致的难产。
“大龄妈妈”以知识分子、公司白领等办公室工作人员居多,这部分人群大多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而35岁以上的“大龄妈妈”在精力、体力和肌肉的弹力等方面都比二十几岁时有所下降,因此,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更应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训练。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内脏功能,减少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缩短产程,防止产道裂伤和产后出血现象。孕期的适当运动对产后的身体恢复也有很大的好处。孕前一直坚持体育锻炼的孕妇,可以继续坚持体育锻炼,但锻炼的强度应该逐渐减小,时间应逐渐缩短,以不出现疲劳感为宜。对平时很少进行锻炼的孕妇来说,散步、晒太阳、腰腿按摩、以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做呼吸操、孕妇体操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
分娩:高龄妇女生育属于高危妊娠行为,自然分娩的难度比一般孕妇更大。为确保母婴安全,建议高龄产妇提前几天或十几天入院待产,以保证分娩顺利。
二、高龄产妇孕前注意哪些事项
1 积极补叶酸
从孕前3个月开始到怀孕3个月,每个妇女都应该补充小剂量叶酸,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对于“大龄妈妈”更是如此,因为他们的孩子发生神经管畸形的可能性更高。
2 远离小宠物
养有宠物的家庭,应该把宠物寄养在别人家一段时间,因为猫、狗、禽等动物身上可能寄生有弓形虫,而弓形虫的感染可造成流产、死胎、死产,造成胎儿脑积水、视力下降等畸形,造成新生儿肺炎、肝脾肿大、黄疸及意识障碍等。
3 远离香烟二手烟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使胎儿发生先天畸形、宫内发育迟缓,引起流产、早产的风险要比其他胎儿大2~3倍,而她们的宝宝出生后的体格、智力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应该尽量在孕前远离香烟并减少被动吸烟。
时间:2015-03-05 07:02编辑:admin
关键词:
-
猪年或成生育高峰年?上海知名产科医院“金猪宝宝”上升两成,仅
截止到2月5日中午12点,上海红房子医院已经有17个金猪宝宝诞生,比去年狗年同比上升了近两成。红房子医院预计今年的全年的分娩量估计会超过去年,达到一个仅次于龙年的生育高峰年。[详情]
-
感冒后的饮食 喝汤有助康复
感冒后的饮食,大家都有感冒的经历,虽然不是什么大的疾病,但是,也是非常难受的,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详情]
-
想怀男宝宝吃什么合适
怀男宝宝吃什么合适?关于饮食各位准妈妈要是有挑食的,就不要太过于勉强自己。自己不喜爱的食物也不能为了生儿子而去硬咽下去,吃不下就不要去吃了...[详情]
-
女性科学饮食 养生更健康
女性科学饮食,养生更健康,优质蛋白是指容易消化吸收的蛋白,如鸡、鸭、鱼虾类、瘦肉、黄鳝、鸡蛋、豆腐、豆制品等。[详情]
-
月经过后几天能受孕 详解月经后受孕最佳时间
月经过后几天能受孕?这就要掌握女性的受孕期,月经来潮出现在排卵后第14天,这一时间间隔相对恒定,不受女性生殖周期的长度变化的影响。下面就听小编为大家详解月经后受孕最佳时间吧。[详情]
-
节育环下移有什么症状 常见的几种症状
节育环是最常用的节育用具之一。当然节育环也会有一些状况发生,比如说节育环下移,节育环下移有什么症状?下面奇丽女性网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节育环下移的症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详情]
-
心肌缺血有什么危害 详解心肌缺血的危害及治疗
心肌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肌缺血有什么危害?治疗方法有哪些?跟着奇丽女性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