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恶人”是个有趣的称呼。看这两个案例,郑重对于秉承上意的角色,适应良好,并不介意下属的怨气。老王则是有苦难言,酒后吐真言,“谁不是这样慢慢熬上去的!”让人略微心酸,也觉得很欣慰──实话能说得出来,有人听见,有人了解,比一直压在心里好多了。
看到这样的职场处境,第一想法其实是,非得这样吗?两个案例有类似背景:大家好像都把提出较严格的工作要求,当成是要针对或难为员工。员工不满,一些做领导的,似乎也难以开口严格要求下属,怕担恶名,于是让别人去唱“黑脸”。这让我很好奇:什么时候,可以做到事归事,人归人?
既然是工作,大家是为了共同的职业目标甚至梦想和使命感走到一起,不单单是为了交朋友。
组织层面,能不能一开始就在制度流程方面明确:这里有什么样的工作规范,各个岗位或各项任务有什么样的标准或要求,完成或完不成相应的奖惩是什么。能不能一开始就从组织层面强调:鼓励工作过程中对事不对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达不到要求或违反规则,按相关规定执行。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所谓跟谁过不去或难为谁之类的误会。有明确而合理的规则,其实大家都方便。
就这一点而言,我相当欣赏一位老朋友的风格:她在大型公司带团队时,业余时间一起吃饭唱歌聊天,可以亲密无间如好友,工作中则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标准,那跟交情或情面没关系。整个团队都了解,也很认同。
一个组织系统里,层级越高的人,影响力越大,所以责任也越大。最高层,可以是规则的制定者;中下层,则大体只是执行规则的人。第一个案例里电话那端的王总,既想改善管理现状,又怕担恶名,那只能说,他在领导力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如果之前松松垮垮了很久,那已经是管理层失职了。想加强管理没问题,但从执行细节来看,新的规章制度好像只有罚却看不出做得好有奖励,这制度显然不够人性。
事实上,稍微考虑周全一点,完全可以兼顾公司和员工利益,比如在不影响业绩的前提下,给一些岗位弹性工作制,像张姐这样的每天晚来半小时其实无所谓,保证工作质量就好。毕竟,按时打卡是一种手段,只要结果有保证,方式方法大可灵活。不过说到底,王总的做法再不完善,现状是,他有权力这样做。好在郑重虽然要替上司背一点骂名,他自己看来并不介意。
节目主编老王的情况其实跟郑重不同。他既然不那么情愿代人受过,之前大可以明白告知下属:反复修改的意见来自制片人,他只是执行命令。说出这一点,看不出有什么违反工作规定或泄露重大工作机密的地方。能与人分享的快乐可以加倍,能与人分担的痛苦则可以减半,不是非得一个人撑着。
工作中,有时候得熬得住,但也不是只能自己苦熬着。即使对于最基层的只能执行规则的人,能分清楚对事不对人这一点,也对适应职场、发挥所长大有帮助。
我做职场咨询时,每逢谈及对上司、同事、下属不满,我常会先问清一个比较客观的问题:令人不满的那位上司或下属,在其职位上是否称职?他令人不满的言行,属于合理工作要求,还是极端的个人行为?
如果是把并不过分的工作要求当成了跟自己过不去,实际上还没真正融入职场,似乎还带着许多在家里或学校里养成的散漫习惯。
能早点学会尊重规则、做有纪律的自我管理,会很有利于长远发展。如果真是遇到了不称职的上司(下属或同事的不称职通常不会影响太大),那需要结合自己的目标、处境,综合判断何去何从。这个组织如能允许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长期在这位子上,组织本身必有某些欠缺。
若是综合判断后仍需要做这份工作,并能把不合理要求当成磨练,也还是很好的成长机会。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权。为建立和推动良性规则尽力到什么程度,做不做所谓“影子恶人”,遇上“影子恶人”怎么办,都不妨自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