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肾脏病患者不断增多,首先是营养摄入过多、体力活动过少、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因素使得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日益增多,继发于这些疾病的慢性肾脏病也随之增加。其次,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发病率依然很高,各种感染(如肝炎)相关性肾病、滥用药物或不规范用药所导致的药物性肾损害也是肾病逐年增多的一个原因。
然而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知晓率、防治率仍然较低,20%~30%的肾脏病患者首次到医院就诊时肾功能已经受损,甚至进展到了尿毒症阶段,不得不进行透析等治疗。
慢性肾脏病在患病初期,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因此不容易在早期被发现,可以说是个“隐形杀手”。许多常规体检或单位体检往往不做尿液检查,更容易把肾病患者漏掉。实际上,尿常规是筛查慢性肾脏病最方便、最便宜的方法。定期查小便,可以让肾病无处藏身。
如何正确进行尿液检查?
留尿,看上去极其简单,其实有很多讲究。留尿方法不正确,会导致检查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治。
时间:任何时间排出的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一般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因为此时的尿液最为浓缩,更能反映出病情。如果不能留取晨尿,查尿前不要大量饮水和牛奶等,否则会导致尿液稀释。
新鲜:必须在2小时内送检。尿液停放几小时后,可出现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被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清洁: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受到污染,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留取中段尿。女性还应避开经期,清洗外阴,否则混进白带和血液会导致化验结果不准确;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尿量:一般送检尿量为5~10毫升(至少达到尿杯一半的量),如要测尿比重则不能少于50毫升。
预防肾病有哪些方法?
吃药讲究 少得肾病
吃进胃里的药,需要肾脏代谢,药吃得越多,肾脏的负担越重,当负担重到一定程度,肾脏支撑不住了,就会得肾病。所以,有病吃药时,一定讲究艺术,才能少得肾病。
首先,有些药物容易引起肾病,比如止痛药,因为止痛药引起肾病的几率很高,所以医生专门给这种肾病起了一个名字,叫止痛药肾病。因此,平时应少吃止痛药,能忍就忍。吃药的艺术还表现在能吃一种不吃两种,能吃一片不吃两片。一般情况下,按说明服用药物不会对肾脏产生危害,有些人想让病快些好,说明书上让吃2片,他非得吃4片,这样对肾脏的损伤是比较大的。
肾动脉狭窄 也可以放支架
大家都知道,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了,放进去一个或几个支架,把狭窄的血管撑起来,心脏的血液恢复畅通,心肌梗死的症状就消失了。可很少有人知道,肾动脉也容易狭窄,狭窄后,也可以放支架治疗。
肾动脉和心脏的冠状动脉一样,都属于中型大小的动脉,当冠状动脉狭窄时,患者的肾动脉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专家提醒有冠心病的人,应时刻关注着肾动脉的变化,必要时可以做造影,明确肾脏冠状动脉是否狭窄以及狭窄的程度。肾动脉狭窄会引起血流减慢、肾脏萎缩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肾动脉狭窄不像脑动脉、冠状动脉那样,它的症状表现不明显,不易被发现。所以,要想知道肾动脉的狭窄程度,肾动脉造影算是金标准。
通过肾动脉造影,专家可以清晰地看到狭窄的范围。对于肾动脉狭窄小于50%的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肾动脉狭窄,但是不能彻底治愈,必须长期服用。对于狭窄范围增到60%~70%的患者,则很容易出现肾脏缺血,影响肾功能,此时,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服用量应加大。对于狭窄范围超过70%的患者,就要放支架了。如果不放支架,很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之所以给患者放支架,目的就是为了把肾动脉狭窄部位给撑起来,促进肾脏远端的血液循环达到正常标准。一般情况下,放过支架的位置不会出现再次狭窄,而且不良反应较小。支架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来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中远期降低血压和稳定肾功能也有益处。另外,给肾动脉放支架,还可显着减少它的邻居心血管发生病变的几率,降低死亡率。
肾病透析患者 记着补补钙
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长期透析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所以透析患者要时常记着补补钙。
每次血液透析时,都会有少量的血液丢失,而且尿毒症患者常会有血液跑到皮下的情况,所以造成了钙的流失。吃钙片最好是在空腹时,这是因为空腹时胃内的酸度最高,钙片在酸性环境中更容易被人体完整吸收,而且空腹时间越长吸收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