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娱乐首页>>>>>>
追星全靠手写信 松垮衣服大头鞋资深韩娱专家、韩国KBS国际部节目主持人马雪曾经在2001年主持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档名为《聆听韩国》的节目,虽然现在广播早已不是主流媒体,但在当时可是观众了解韩国娱乐的唯一窗口。"绝大多数的歌迷都是通过广播以及书信形式来获取韩国娱乐资讯。"马雪对腾讯娱乐记者说,"一天收几百封手写信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还有很多远地儿的粉丝千里迢迢打飞的来看H.O.T演唱会。"
而据资深韩娱粉丝小A介绍,"当时北京西单华威6层的韩国城是个朝圣圣地,小伙伴们不吃东西也要攒钱去逛街。那会儿那的衣服特别贵,但即使买不起也一定要去溜一圈,看看老板进了什么新款式,然后让家里买布料找裁缝做。学校里发校服,以前大家都爱选合身的,韩流开始之后,都选大几号的,松松垮垮的,留洗剪吹的发型,踏着大好几码的帆布大头鞋。当时觉得那么打扮酷呆了。"不止是服装,只要跟韩流相关的小饰品都特别好卖,比如印有H.O.T照片的胸牌。"10块钱一个,当时的零花钱1天才1块。"实在没钱消费怎么办?就挖心掏肺用诚意凑。小B就跟记者透露当时非常流行折千纸鹤,"我记得我用特别小的纸折了大概1000只千纸鹤,每一张纸打开都用韩文写着‘H.O.T我爱你’。"
靠影视剧和流行乐打开娱乐匮乏的中国市场
谈及这个阶段,韩娱能在中国形成潮流的原因,某韩娱资深编辑分析道:"中韩两国1992年才正式建交,中国观众对于韩国这个经济发展迅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邻国并不熟悉,韩国电视剧中展现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就引起中国观众的好奇和关注。像《星梦奇缘》这样标准的偶像剧,也是之前在内地荧屏上很少见到的,而H.O.T这种劲歌热舞的唱跳团体,也是内地歌坛所缺乏的,在娱乐产品和娱乐明星匮乏的年代,韩流明星能走红中国也是情理之中。"韩流1.0时代,可以说是韩娱在中国迅速普及和推广的阶段,为即将到来的韩流大爆发做了一个基础扎实的铺垫。
韩流2.0时代:韩星主动来中国 收入翻了20倍 时间跨度:2004年-2008年
2004年之前,虽然韩国明星在中国积累了不少粉丝,但是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2004年之后,韩国明星则开始成规模、有计划地进入中国市场掘金。其中,有张娜拉这种以中国为家的,也有Rain这样定期过来办演唱会、歌迷会的。
唱3首歌,张娜拉就赚了20万
张娜拉曾说没钱了就去中国,陷"圈钱门" 虽然此前安在旭和H.O.T都曾来中国短暂捞金,但真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国市场的典型代表则是张娜拉。在《明朗少女成功记》中,张娜拉以乡下女孩造型成功演绎了一部爱情轻喜剧,并借此上演了真实版"乌鸦变凤凰"的故事。当时的张娜拉在韩国本土市场的影响力不及宋慧乔等人,只是二线女星,但张娜拉和她的团队选择了进军内地市场。2005年,张娜拉和刘亦菲、徐静蕾等合拍了电视剧《豆蔻年华》,正式拉开了自己闯荡内地影视圈的序幕,在这之后的8年中,她总共参与了13部影视剧,只有3部是在韩国拍完的。
据知情人透露,在韩星中,张娜拉的市场还算不错,"她当时平均每场的商演费用在20万元左右,唱3首歌。因为来中国比较早,她也有广告,并上了不少电视节目,中国观众还比较认同她。"而在当时,韩国电视剧演员的平均月薪约合人民币9800元,大部分普通演员要靠不足人民币7000元的薪水维持生计。马雪在谈起这一阶段,韩星扎堆来中国市场捞金的现象时表示,"张娜拉在没人来中国的时候主动来了,在蛋糕分配中也就占领了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