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两岸流传的故事(2)
大运河上漕运非常繁忙,大运河北端码头设在张家湾,南方漕运物资由此下船,再经陆路运输到北京城里。为了方便行人车马,在通惠河咽喉必经之地,修木桥以供通行,此桥因地近广利闸而得名广利桥。广利桥桥面以灰土填
大运河上漕运非常繁忙,大运河北端码头设在张家湾,南方漕运物资由此下船,再经陆路运输到北京城里。为了方便行人车马,在通惠河咽喉必经之地,修木桥以供通行,此桥因地近广利闸而得名广利桥。广利桥桥面以灰土填垫夯实,因日夜车马人流不停,桥面旱时为土,雨时为泥,故俗称土桥。日久天长木桥不堪重负。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改为石桥。据记载,石桥南北向,跨元代通惠河故道之上,独券平面,桥面以花岗岩条石砌成。东北向雁翅壁上嵌石刻一块,记乾隆年间重修经过。东南向雁翅嵌一块大石雕刻的镇水兽,护桥镇水,保佑商民通行。清嘉庆七年(1802年)以后,张家湾附近河塘收缩,运河被淤水浅,码头没落渐小,只有盐商停泊。此后,土桥渐被废弃,新中国成立后尚存石桥雁翅残段,镇水兽埋入土中多半。
土桥村经过旧村改造现在已经是旧貌换新颜,那么广利桥是否还存在呢?这一次网络帮了大忙,我在网上搜索有关广利桥的信息,终于找到了广利桥镇水兽依然还在的新闻。按照新闻中提供的线索,我来到了土桥村。据新闻提供的线索显示,广利桥镇水兽在土桥村新建的小区7、8号楼之间。我很顺利地就找到了这处小区,走进小区一栋栋高大的楼房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按照楼身上的编号寻找着7号和8号楼。当我数着楼号找到7号和8号楼时,在两楼之间却并没有发现镇水兽,这让我非常焦急。我赶紧向小区的居民打听镇水兽的下落,可是我问了好几个人竟然都不知道小区里还有一个石头的镇水兽,还有的人说好像是有个石头雕的怪兽,不过被搬走了。听了他们的叙述我的心凉了半截,可是我还是不愿放弃,在我问过一个又一个人后,终于有一个居民说,“东边小区地上好像有个石头雕的兽。”我赶紧往东边小区找寻去,此时我才知道东边小区也有7号和8号楼,在两楼之间的空地上,我一眼就发现了我要寻找的镇水兽,只见它静静地趴在地上,好像在等待我的到来。我蹲在地上望着它,仿佛看着失而复得的宝贝。镇水兽低着头,如同犯了错误的孩子,又好像是受了委屈一般,在它的腰上有一道很深的裂纹,如同被人砍伤的刀痕。我听到过有关这只镇水兽的故事,据说当年这只镇水兽是个不安分的家伙,有一次它趁着夜深,偷偷溜下桥,来到人间干坏事,没想到正碰上关帝爷,关帝爷手舞大刀一下子砍在了它的腰上,留下了伤痕。镇水兽赶紧逃回广利桥,再也不敢祸害人间。想起这个传说,看着眼前低着头的镇水兽,越发觉得它低着头如同承认自己的错误一般。传说毕竟是传说,专家经过考证,为镇水兽正了名声,原来这只镇水兽腰上的裂纹,并非关帝爷所砍,而是因为原石质就有裂线,雕成水兽后,长久经日晒雨淋后自然断裂而成。
这只镇水兽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原来广利桥的位置, 2004年土桥村旧村改造时,将广利桥掩埋,河道遗址被填塞。这只镇水兽也从广利桥雁翅上被拆离,并在河道填塞后,仍卧于原址。我在镇水兽旁边地上,还找到露出地面的一小段桥梁的残迹。
通惠河的入“河”口——里二泗村
西有白云观,东有佑民观
里二泗村在张家湾镇的东部,这是大运河边上伴水而生的重要村落。张家湾城三面临河,城东有通惠河,中有萧太后河,南有凉水河。萧太后河、凉水河与通惠河汇流后,流经张家湾城东门,行二里至里二泗村,汇入大运河。通行在京杭大运河上的船只,船头接船尾,至少八里远,因此在里二泗村一带一直流传着“船到张家湾,舵到里二泗”的说法。
我第一次听说里二泗村名时,甚是诧异,不明白村子为什么取了这样 “怪”的名字,仔细查找典籍,据《析津志》中记载“李二寺,村寺同名”,方知元代,里二泗村西有寺名“李二寺”,村因寺而得名“李二寺”。到明清时期,因为李二寺村紧靠潞河、萧太后河、凉水河、通惠河四条河流,村子曾经名为“泗河涯”。清顺治年间,村名才因“李二寺”谐音而名“里二泗”。
从典籍中的记载不难看出“李二寺”是里二泗村非常重要的寺庙,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决定寻找“李二寺”。里二泗村的“李二寺”现在还在,只是已经更名为佑民观了。佑民观在明清两代非常有名,素有“西有白云观,东有佑民观”的说法。不过,现在白云观为世人所熟知,而佑民观却知者寥寥。
佑民观前的牌楼
嘉靖好道御赐名,天妃护佑保平安
从北京城里去里二泗村和佑民观很是方便,乘坐地铁八通线到土桥下车,再换乘公交车就可以到达里二泗村。下了公交车,我一路打听着向里二泗村走去。远远地就看到了在村口立着一座牌楼,牌楼上写着“里二泗村”几个大字,看到牌楼我一阵惊喜,看来里二泗村就在这里。过了牌楼是一条一直向西延伸几乎看不到头的柏油马路,路的两边散落着几间平房,看上去并不像村落。刚刚才有的惊喜被犹豫所代替,“该不会走错了吧”,我这样想着。一路上难得碰见行人,我一直顺着马路向西走,感觉走了好久,终于走到了商业街,在这里村落的模样显现出来。街上热闹了,行人也多起来了。我赶忙向行人打听佑民观,很多人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村里还有这样的庙宇。终于有位老者知道佑民观,他还热情地告诉我去往佑民观的道路。我按照老人指的路线,继续向西,快到马路尽头时,向北拐没走多远,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一座簇新的庙宇出现在眼前。
庙宇前一座精美的牌楼矗立着,牌楼上写着“古迹里二泗”。我在资料上看过民国时期佑民观的老照片,老照片上的佑民观牌楼与眼前的牌楼一模一样。佑民观在“文革”时被拆毁,现在的这座牌楼是照着原样重修的。
佑民观的前身就是李二寺,李二寺的繁荣和发展与大运河息息相关。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张瑄亲率海船数十艘自上海出发,沿海航行入潞河,将漕粮运抵张家湾,开通了元代漕运航线,此后每年的漕运都非常顺利,漕运官兵将航行的顺利归功于“水神天妃”一路的护佑,便将“天妃”神像奉祀在李二寺中供人祭拜,于是人们也习惯将李二寺称为“天妃宫”。此后,随着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张家湾成为重要的运河码头,而李二寺是随漕运入京商人的必经之地,明清两代来往商人都要来到李二寺祈祷风调雨顺,生意兴隆。李二寺更名为佑民观是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道士周从善将李二寺扩建,他将此事上奏朝廷,嘉靖皇帝朱厚熜非常高兴,因为嘉靖帝本人就酷好道教,便钦赐“佑民观”之名。
曾为四野储油库,“文革”期间毁一旦
清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皇帝福临听说佑民观香火灵验,传说他曾经到佑民观祈求子嗣,顺治帝还出资重修此观,也正是在此时,村名始称“里二泗村”。康熙二十八年 (1689年) 康熙皇帝率太子等众人驻跸佑民观,接见通州官员,巡视运河并商定运河修浚方案,亲书“保障漕河”赐予佑民观,现在佑民观牌楼的背面题额就是康熙皇帝所赐的“保障漕河”。
1948年为解放北平,第四野战军某部在佑民观设置储备油库。1958年,佑民观改建为通州里二泗中学。可惜,“文革”期间这座重要的道观毁于一旦。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佑民观是2003年重建的。
在佑民观门前,我看到地上有一处突起的如同桥样的设置,我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只见侧面写着漕河二字。里二泗村自汉代以来就在潞边右岸。元代京杭大运河通航后,漕船在村北穿行。据资料记载,佑民观门前即大运河,虽然现在里二泗村已经难以找到大运河的遗迹了,但是可以说佑民观是大运河重要的地理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