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南方的自驾游路线
由《世界》旅游杂志、来自各地的车主代表组成车队的春季自驾之旅日前圆满结束。在经过了7天7夜的长途跋涉车队返回贵阳,完成了这次发现之旅。活动穿越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沿途领略黔桂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春季的油菜花海、壮观的丹霞地貌、特色的苗寨、侗寨风情、山水古镇等都给队员带来了诸多惊喜。
第一天:贵阳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们来到有国家森林城市之称的贵阳,来贵阳必至花溪,这个号称“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的福地,花溪位于贵阳市西南,大概十几公里的样子,都是良好的柏油路,初出市区,两边的房屋略显破旧,正在进行翻新改造的居多,渐渐的,青山绿水开始显现,蜿蜒的广明河自川入黔,只有这段被称作“花溪河”,延绵12公里的花溪湿地公园,溪水岸边,水柳吐绿,红枫,春桃,樱花,争相斗艳,“花溪”绝对名符其实。
到花溪,“花溪牛肉粉”是不得不尝的美味,还没入店面,远远的就闻到浓浓的牛肉香,门对门开着花溪最出名的两家牛肉粉,“飞碗”和“王记”,因在网上看了些攻略,所以选择了“飞碗”,一碗粉端上来,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汤汁看着清淡但入口香气浓郁,米粉爽口且弹性十足,泡菜貌似普通但咬上一口生脆可口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人满口生津,桌上自取的独头蒜,糊辣椒和花椒面,口味轻重任君选——难怪来花溪游览必吃一碗牛肉粉。
从花溪一路向南,青岩这个始建于明代的古镇因其大量的建筑古迹与丽江古城,湘西凤凰等齐名,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分列两边的老建筑动辄都是百年以上的历史,虽大多被用于贩卖旅游纪念品和小吃,但现代的商业气息还是掩饰不住其屹立百年所散发的古旧悠远的气质。到青岩可以品尝一下当地特有的玫瑰糖,鸡脚辣还有糍粑稀饭,经过一处街角,一个阿姨,一顶平锅,一篮青菜,甜腻的香气随着油锅中的粑粑冒起来,阿姨说,青菜是清明菜,只有清明前后才采得到,和猪油糯米混合,在加上糖芝麻做馅儿,在平锅中一煎就是只有这个时节才吃得到的“清明粑”了。咬了一口,芝麻糖心顺着软糯的皮流下来,满嘴香甜。好吃!古镇适合慢慢品味,悠闲游荡,懒散的溜达了3个小时,我踏上了归途。今天总体感受嘛。。。小改一下古人的诗句,那真是:草长莺飞三月天 溪边杨柳醉春烟。
到龙里去看油菜花
第二天:贵阳—龙里—麻江—黄平—镇远
趁着中间的空闲,我们决定先行采购出游用品,所需物品的清单是昨日碰头会时草拟的,主要分为食品与药品两大类,在当地的沃尔玛,我们耗时1个小时,总共花费了500多大元,将食品基本购置完毕,药品则是在昨日宾馆附近的小药房购买的。总体来看,这里物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食品多以辣为主,几乎所有的方便面都是辣口的,想找个清淡点的“鲜虾味”都难,二是这里的肉类、水果、蔬菜都特别新鲜,远比吃速冻食品的城市人有福气;三是物价比北京便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某品牌眼药水,北京药店大约15元左右,这里11元多,不过相当多的大品牌商品价格还是不低。采购完毕,又吃完当地很出名的米粉(当然还是辣口的)。
从贵阳出发,根据GPS的导航,我们前往龙里方向,一出城市,我们首先遇到了3、4公里的土质坑洼路。顺着道路指示牌,我们上了麻江的高速路。凭心而论,贵州的高速路路况并不算好,单向仅有两个车道,弯路多,而且路面坑洼不平,正因如此,这里高速路限速为100公里/小时。
车行至麻江休息站,两辆车均加了油,这里的油价是每升8.2元,好象不比北京便宜。从车前仪表台的显示能看出,目前百公里油耗大概是8升左右,很理想了。
行驶在这段路程是一种享受,因为道路两旁尽是一大片一大片黄色的油菜花。近两年给大家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看油菜花去婺源,不过无论是朋友还是同事,带回的照片中,油菜花固然漂亮,可是看花的人着实并不比花少,这里强烈推荐一下麻里的油菜花,同样是黄色的花海,满鼻的花香,可是因为游客稀少,更让人多了一份驻足观赏的心态。
过了麻江,贵州少数民族的风情明显多了起来,路边行人不少人头上包着白头巾,一个同伴猜是侗族,不过最终没有人知道这个答案是否正确。
由于多走了一段岐路,行至黄平时已是晚上7点左右,我们就近找了一家火锅店,店家问锅底是“酸汤还是辣汤?”脑中立刻浮现出了北京吃的酸汤鱼,于是我们选择了前者,没想到上来的酸汤依旧是漂浮着厚厚的一层红油,无论视觉还是口感完全与北京不一样,仅从这两天的饮食总结一下经验,如果来贵州旅游,一定要做好顿顿吃辣的身体与心理准备,口清淡者勿入!
从黄平再度出发,已是晚上八点,行至镇远还需70公里,里程数看似很短,行驶起来却颇为时间,因为一路尽是山道弯路,一般每隔50米就是一个至少90度的弯道,而且路段中多数没有路灯,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的车速定在70-80迈,而且将车灯调至远光灯,看到对面有车,再临时调整为近光灯。
就这样,一路“摸爬滚打”地,两辆车终于在十一点半左右到达镇远,对于不少非旅游达人来说,听惯了云南丽江、张家界凤凰,镇远古镇多少还是有些陌生,它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据说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不经意间就会从某个凉亭或是牌楼就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感,不过走在镇中,现代感已经愈发明显,酒店、酒吧、商店一应俱全。每当暮色降临,河岸一边楼榭、窗口上悬挂的红灯齐亮,成就了镇远古镇最美的景色。
到达酒店,一切安排完毕,已是夜里1点,伴着街头的灯光,在古镇的静谧中,安心睡吧。
第三天:镇远—玉屏—洪江
7点钟朦朦胧胧地醒来,就听到雨点敲打窗台的声音,拉开窗帘,果然,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两边的行人道上,上学的小学生撑着伞,雨中欢快地蹦跳着前进。
在镇远古城睡懒觉实在是种浪费,简单地梳洗完毕,我们便开始了古城的漫步之旅。早餐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如同贵阳一样,这里的早点也是以面与粉为主,肠旺粉是当地的招牌,顾名思义,也就是米粉搭配猪肠与毛血旺,听着就让人直咂嘴。当然,如果你没有吃辣的习惯,一定要提前与老板打招呼,可以选择相对清淡的香菇粉,量虽然不大,味道却很鲜美。
早饭完毕,几人商量之后,决定前往当地颇有名气的四官殿。四官殿位于府城北石屏山九曲岗悬崖绝顶,由一条道路从山底直达殿门,据说这里供奉着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大“东方战神”,这也是殿名的由来。大约爬行了半小小时的山路,我们直达山顶,从此处向下眺望,镇远古城全景一览无余,而雨中的美景似乎更有一番情调。
从山上下来,再踱步回酒店,已是临近午时。就近选择了一家贵州菜馆,店家推荐的酸汤鱼正中我们心意,鱼的品种则选择了当地美食—角角鱼,两斤鱼一共有5-6条(56元/斤),鱼不算大,头部长着长长的胡须,长相有些类似鲶鱼,吃起来刺却不多,鱼肉滑嫩,味道鲜美,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午饭过后,我们一行再度开跋,雨越下越大,加上空气中浓重的雾气,对于开车者是个考验。由于雨天路面湿滑,我们在高速路的行车时速基本保持在80公里/小时。
一路国道+高速,大约3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玉屏。玉屏是北侗民族聚居地之一,原本很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地方却由于现代商业的不断开发变了味道,鼓楼、祠堂已不多见,少有的鼓楼成了稀罕之物,好在风雨桥依然屹立,这座桥长90米,宽3.1米,高8.6米,长廊、凉亭点缀桥中,还是很具有侗族特色。
告别玉屏,我们前往今天的目的地—洪江,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告别了贵州,开始了湖南界内的旅途。玉屏至洪江两地相隔仅几十公里,虽然此时尚在修路,但多以柏油路为主,整体路况良好。很快我们就抵达了洪江,不过距离我们此行的终点—洪江古商城尚有一段路程,洪江古商城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商城,也是吸引我们前往的原因。
不过天公不作美,此时雨势却越来越大,按照GPS的指引,这里距离洪江古商城不过20公里,看似很短的路程却让我们遭遇到了首次巨大的考验:一方面道路狭窄而且极度颠簸,另一方面雨水在坑洼的路面上积起大片积水,让人难辨深浅。此外,天色已晚,雾气更重,路两边又无任何照明,两辆车一前一后,保持着100米左右的距离,各自以30公里的时速缓慢前进,前车探路,后车尾随。有时行至较深的积水处,眼看着水位就在前车尾部排气管下不足10公分,让人不由得倒吸一口气。前后车只能相互提醒:要踏着油门,低速通过。
即便如此,行进在茫茫夜色中,车中的每个人都保持着十二万分的小心,20公里路程耗时1个小时,当看到不远处古城的灯光时,一行所有人都不由得轻松下来,长舒一口气。
进入古城,道路明显变得好起来,这里没有太多的星级酒店,我们随意找了一家干净的临江旅馆,用餐过后各自早早安歇,希望明日天气好转,让古城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第四天:洪江古商城—会同—通道—龙胜
下了一夜的雨终于在上午10点钟停了下来,我们住的宾馆正好临江,推窗望去,江面上一片白茫茫的雾霭,碧水、青山都显得朦胧起来,很有一番意境。
洪江古城历史悠久,自古是驿站与商埠,距今已有3000年文明历史,城中有厘金局、绍兴班、汛把总署、忠义镖局等景点,自来就有“现代清明上河图”的美誉。从对面山头望过来,两座山与穿城的两道河形成一个“火”字,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字,就在3月初,古城内突燃大火,不过好在古城内众多遗迹并未得到损毁。如今,洪江古城早已被列为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想要“进城”也是一件难事,古城目前对外售票,120元/人。虽然城中尚有居民,但是他们却不欢迎观光客在自家驻足,一般游人只能在导游的陪同下在街巷中游览一番。
我们考虑再三,决定不在城中逗留,收拾行李继续前行。
从洪江古城出发,前往会同方向,沿途将会经过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区、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几个少数民族居住地。此时正是春雨过后,虽然天空尚未放晴,略带寒意,但是空气格外清新,扑打在脸上,隐约还夹带着油菜花的香气,而伫立其中的民居建筑更是为此美景增加了一丝灵动之气。
这里的建筑可分为两类:一是湖南特色的居民小楼;二是极具侗族风情的鼓楼。湖南民居多由前后两个一明一暗的3间房组成,屋体的构架采用“三间四架”、“五柱八棋”的形式。房顶覆青瓦,墙体刷白粉,房屋的空间则高大通敝。这类房屋随处可见,而且多是依山建于小桥流水亭榭附近,加上周边大片的油菜田,真正让你体会到古诗中“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鼓楼则是侗族独有的建筑,一般是一村一寨一鼓楼。侗寨鼓楼一般是按族姓建造,每个族姓一座鼓楼。如果侗寨族姓多,往往一寨之中同时有几个鼓楼并立,鼓楼呈宝塔形,气势宏伟。据说建造鼓楼的主要大梁柱、照面坊,是经过族中长辈年高具有威望的老人选定,木材优良、粗大,高度均匀,树龄古老,方可作为鼓楼建造用材。
虽然民居颇有特色,令人过目难忘,但是前进路途却并不平坦,尤其从会同出发前往通道的路上,我们再度遭遇到了如同昨日经过的艰难路段,有时是坑洼的石子路,有时是湿滑的泥泞路,50公里的路程,多数道路只能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前行。
由于这50公里耽误了行程,当我们赶到龙胜时,天气已晚,几人商量后决定今夜在此留宿,一方面目前龙胜俨然成为了一座现代化城市,高楼林立、商业发达,衣食住行条件非常好;另一方面更于明日白天观看龙胜著名的“龙脊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