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消息,13日在北京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建议,2030年实现“做四休三”。在我国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可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四天(36小时)工作制。届时,国家就可以取消每年通过前挪后借形成的黄金周或小长假制度。员工可根据自身需要与单位进行协商,灵活安排自己的假期。
这份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
报告指出,中国人休闲时间不充分、不均衡、不自由。对很多年轻人而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谓奢侈。
对于我国休假制度,报告提出中长期改革建议,其中实行每周四天工作制备受关注。
报告建议,从2020年-2025年,在东部地区的某些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四天(36小时)工作制;从2025年起,在东中部地区的某些行业实行四天(36小时)工作制;从203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四天(36小时)工作制。
观察者网注意到,一周36小时工作制比目前40小时工作制少4个小时,但每天需要工作9小时,超过目前规定的8小时。严格来说,这样的调整只是缩短了少量工作时间,将五天的工作时间尽量压缩到四天内完成。
对于这样的提议,并非社科院首次提出。
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曾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这是首次由国家旅游部门牵头统筹制定的旅游发展文件,文件中首次直接谈及优化调整休假安排。
国际在线记者援引该意见起草专家、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指委副主任石培华的话称,“现在是一个灵活安排,它说两天半,我们现在每天8小时,5天40个小时,并不是每周改成36个小时,而是挪一挪,平时多干,挤出点时间来。可能每天多上一个小时,倒出半天的时间给周末。这样想出行的话,周五下午或晚上就可以走了。周六、周日就能实现一个长假游了。”
当前,国办提出两天半休假只是调整休息时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科院给出了四天(36小时)工作制的建议。
观察者网发现已有部分国家、企业开始试行每周4天(36小时)工作制。比如:日本。
《日本经济新闻》2017年3月报道,日企优衣库是最早推动四天工作制的公司。早在2015年10月,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集团便开始采用弹性工作时间制度。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8%的日本企业让员工每周工作4天或更少,这一比例在过去10年上升了约 5%。2017年9月,日本国际连锁便利商店集团全家引入一周休息三天的制度,集团的5800名员工都被包含在内。
4天工作制
报道称,周休3日大大方便了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有助于缓解日本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也有分析认为,工作量集中爆发,员工更感觉到“身体被掏空”。
观察者网去年曾报道,瑞典一家湖边老年疗养院宣布“6小时工作日”结束试验,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虽然这一改革取得成效,但当地媒体报道,该疗养院的员工请病假的比例从8%,上升到了9.3%,并没有达到提高员工出勤度的改革预期。同时,工时的缩短也迫使资方多雇佣了三成员工,这倒对降低社会失业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讨论缩短工时的同时,需要注意“机器人换人”的情况。
日本软银董事长孙正义曾提出构想“引进3000万个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机器人,与现在制造业的劳动力人口相加可以保障相当于1亿人的劳动力,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让日本经济竞争力在2050年前成为全球第一。”
用机器人替代人力从事一些简单和重复性的工作,已经在很多地方现实。东莞市委官员曾介绍,2014—2016年,东莞市实施“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相对可减少用工近20万人,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43%。
对于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可以用技术替代劳动力。对于劳动力丰富的我国来说,一方面是缩短工时的建议,另一方面是更为激烈的竞争。若实施一周4天(36小时)工作制,恐怕需要做出更多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