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以后,章丘铁锅一夜之间蹿红,当地制作铁锅的家庭小作坊也遍地开花,然而铁锅的质量却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以次充好的现象。
仅仅过去了4个月,红极一时的网红章丘铁锅突然“遇冷”,不仅产品出现了滞销,甚至很多跟风的家庭小作坊也纷纷关门。
6月15日,生活日报记者实地探访了章丘区相公庄镇和普集镇部分生产铁锅的村庄,发现村里大部分手工作坊已暂停生产。
据了解,这些家庭小作坊大部分没办理生产经营手续,章丘区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并将进行严格的行业整顿。
《舌尖3》捧红章丘铁锅曾一锅难求
“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温冶炼,36000次锤打……”2月19日晚上,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讲述了章丘铁匠师傅传代打锅的故事,解说词用各种数字描述了手工制锅的匠心独运。
这部纪录片播出以后,章丘铁锅一夜间成为“网红”,瞬间刷爆了朋友圈,并登上了各大热搜榜。同时,“网红”章丘铁锅还点燃了网友的消费热情,为了购买一口正宗的章丘铁锅,全国各地顾客慕名来到章丘。
据了解,章丘区相公庄镇的省级非遗传人铁匠牛祺圣,一周内接待了近千人次,订单排到了2019年3月。
“之前,我拉过外地游客,他们点名要章丘铁锅。”章丘区一位出租车司机刘芳(化名)介绍,今年春节过后,很多外地人专门到章丘购买铁锅,其中一位青岛男子特意坐出租车来到相公庄镇河庄村购买了一口铁锅。
小作坊跟风会打不会打的一哄而上
“当时进入河庄村,你站在大街上就能听到叮叮当当打铁的声音。”刘芳开出租已有三年多时间,她对外地人到章丘购买手工铁锅的事印象深刻,她说河庄村制作铁锅的小作坊很多,而且省级非遗传人铁匠牛祺圣也在这个村。
6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河庄村实地探访,通往该村的道路两侧电线杆上悬挂着有关章丘铁锅的广告牌,村庄主要干道上也有很多类似户外广告,上面注明是章丘纯手工铁锅,还留下了电话号码。
“原来,我们村只有两三家打铁锅,春节过后就多了起来。”河庄村一位村民介绍,章丘铁锅火了以后,他们村制作铁锅的家庭作坊突然多了起来,由原来的两三家增加到40家左右。
偷工减料良莠不齐铁锅开始滞销
“我爸爸就是铁匠,我17岁时就学会了打铁。”河庄村一位55岁的村民刘健(化名)在春节过后雇了五六名会打铁的老人制作铁锅,他说村里50岁以上的人基本上都会打铁,后来就相继转行了,不过在章丘铁锅火了以后,他们纷纷重新拾起这门手艺。
“整个铁锅就是用一块铁皮一气呵成,一个人一天顶多能完成一口铁锅。”刘健说,制作章丘铁锅需要经过7次热锻和5次冷锻以及3.6万多次锤打,然而有些家庭小作坊会偷工减料,谁也不能保证所有家庭小作坊都会锤打3.6万次,所以生产出来的铁锅质量良莠不齐。
此外,刘健还称,一些家庭作坊利用机器生产,他们先是用机器把原材料轧出形状来,然后锤打抛光,通过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铁锅跟手工制作得差不多。
“造假的太多了,已经乱了套了,现在几乎把章丘铁锅的牌子搞砸了。”刘健说,由于诸多乱象存在,他们所生产的章丘铁锅出现了滞销。
村里大多数小作坊已经停业
采访过程中,刘健拿出一个已包装好的章丘铁锅,外包装上印着章丘铁锅等字样,还在侧面印上了使用的小窍门,但上面没有商标、厂家、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现在还没有注册商标。”刘健称不仅没有注册商标,甚至也没有注册企业,不过他承诺是自己纯手工制作的章丘铁锅。
“不干了,早就不干了,我们就生产了20多天,卖不动啊!”刘健说,章丘铁锅最火的时候能卖到六七百元一口,当时老铁匠制作一口铁锅的工钱是200多元,但由于生产铁锅家庭作坊增加以及以次充好的铁锅进入市场后,章丘铁锅的单价降到了三四百元。
“以前一天能卖20多口铁锅,现在一天能卖一口锅就不错了。”河庄村村民白师傅同样是在春节过后开始制作章丘铁锅,他经历了章丘铁锅红极一时以及如今销量锐减的整个过程,他说他们村最多时有40多个家庭作坊制作铁锅,4个月后只剩下三四家,其余那些家庭作坊已经关门。
据白师傅介绍,他们家的小作坊已经注册了企业和商标,不过最近章丘区市场监管部门正在严查章丘铁锅,他是因为没有拿到质检合格证才没有营业,而质检合格证很快也能办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