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羡慕印度能拍出《摔跤吧!爸爸》、《起跑线》;也经常眼红韩国有《熔炉》、《素媛》……那些平日为我们所调侃的国家,上映着一部接一部敏感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揭露着国家的黑暗、制度的残缺或是当局的腐败,他们用镜头做武器,推动整个社会向更光明处前行。
如今,我们终于不用再艳羡“别人家的电影”了,因为我们的导演也拍出了一部影射现实,反思体制的良心电影——《我不是药神》。
影片根据真实的“陆勇事件”改编,由青年导演文牧野执导,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监制之一——著名导演宁浩曾打算亲自操刀本片,但作为“坏猴子电影计划”的创始人,他最终将这个项目交由新锐导演文牧野,并退居二线扶持新人。
影片男主角“程勇”原型——陆勇
电影的另一名监制也就是男主角徐峥。“徐峥+宁浩”的组合在观众心里基本就是口碑的保证。事实证明他们钦定的文牧野导演同样没令观众失望,甚至奉上了本年度华语片最大惊喜。这两天随着《我不是药神》的全国范围点映,朋友圈已被刷屏安利。具体画风如下:
哭到不能自已,整个电影院都在哭,小伙伴观影一定要带好纸巾;
中国版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更符合中国国情,发人深思;
所有演员演技炸裂,徐峥拿影帝指日可待;
王传君用精湛演技诠释“演员的诞生”,他不去拍爱(chao)情(xi)公寓是对的。
对此,已经抢先看过点映的小智只想说:认同上述所有好评并且要顺带打个五星。小智和相当一部分观众持相同观点:这是上半年,甚至可能是2018全年最佳的国产电影。
首先,敏感的现实题材就已经为它带来了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人们关注民生,也希望通过大银幕这个窗口看到电影人对社会问题的解构与思考。《药神》聚焦前些年热议的“天价药”、“贩售假药”等问题。
生老病死是围绕着所有人一生的永恒话题,导演将镜头对准在死亡边缘挣扎的白血病人,他们的绝望无助更多的不是来自病痛,而是贫穷。因为没有财力支撑每个月4万元的天价药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贫穷”一点点吞噬自己的生命。
片中对“慢粒白血病”患者的描述,是裹着多层口罩,以免接触到有菌环境加重病情;当病入膏肓时,病人早已因反复化疗而掉光头发,面容苍白,眼神中失去生命的光泽,每天还要进行清创,清创很疼,会让高大的男人也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喊声。
而影片并没有停留在贩卖苦难,或是一味地控诉医疗体制上。在剧情上,《药神》做得足够新颖且深刻。通常法律都是敬畏生命,保护弱者的角色;《药神》就大胆反套路,将法律和人命人情割裂开来,置于天平的两端,甚至一定程度上把“法理”渲染为反派,突出了“人性之美”。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片中,有的人用合理合法的手段间接杀戮;有的人用违法犯罪的行为拯救生灵。角色们做着自己认为对的选择,而对坐在电影院中的观众来说,又何尝不是一场铭心的拷问?
在此小智必须重点表扬广电总局。相较韩国、印度,我们从来不缺优秀的电影人才,我们的电影之所以一直不具备针砭社会的功能,与国内严苛的审查制度有很大关系。
影片原名《中国药神》,后来依次改为《印度药神》和现在的《我不是药神》,可见片方为了取悦“广电粑粑”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这次广电肯松开“剪刀”,让“钱就是命”、“我只见识过一种病,穷病”这类犀利的台词过审,让观众看到一场法理制度向民情民意妥协的“生命的胜利”,实属不易。这是一个温暖的开始,我们也有理由期待华语电影从此有更多的题材选择,有更加自由的拍摄空间,有更少的禁片,更多的佳作。
徐峥饰演的程勇一角与其原型陆勇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程勇并非白血病患者,相较现实中的陆勇本身也是病患,感同身受才铤而走险贩卖低价格列宁,片中徐峥的无私付出似乎显得更加伟大,好在剧情铺垫充分,为人物行为提供了充足的动机与合理性。
另一方面,片中程勇的对立面——制药厂商和警方,也并未被塑造成脸谱化的反派。因为“天价药”的成因确实复杂,它并非是黑心药商坐地起价,而是包含太多中国国情以内的因素。因此影片既没有脱离大的现实背景,又巧妙地体现了人性的光芒。
正是有程勇那样的人——愿意守护被全世界遗忘的边缘人,无私地拼尽全力,即使牺牲利益甚至自由也希望他们能活得更有尊严,为了别人的生命努力着,正是有这些英雄,我们的国家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光明吧。
这些英雄可能只是平凡到卑微的小人物,和你我无半分差异。所以请不要忘记那些为了我们的人生而努力着的人,也不要忘记,其实我们自己心底,也住着一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