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专家讲析:坐月子的常见病
从怀孕到生产,身体消耗非常大,产后“坐月子”环节对帮助女性身体的恢复和保健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3位中西医产科专家,解读如何科学“坐月子”,让初为人母的女性渡过一个快乐健康的月子期。
科学认知“坐月子”
什么是“坐月子”?中西医概念不一。北京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王必勤解释,坐月子是以中医妇科的理论和传统的养生之道为基础 的。有大月子和小月子之分,小月子30天,大月子42天。简单来讲,坐月子就是让产妇好好休养。因为在母体子宫里长大,当他快要出生时,子宫的重量已 经大约增加20倍,容积大约增加了1000倍以上。产妇的子宫颈和外阴也变得松软、充血、水肿等,子宫内膜表面出现了创口和剥落。在正常分娩的情况下,外 阴大约需要十几天的时间才能复原,子宫大约42天左右复原,而子宫内膜的复原需要56天左右。
“月子”在西医被称为产褥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博士张杨介绍,一般规定为自胎盘娩出后的6周,在产褥期产妇全身各器官形态、功能除乳腺外恢复至妊娠前状态。子宫多在产后10日降至盆腔内,产后6周恢复至孕前大小,产妇调养休息,可促进子宫复旧。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院妇科主任刘昭阳说:“古人有‘弥月为期、百日为度’之说。妇女分娩由于失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常形成多虚多瘀的病机变化,故应注重产后保健以促进产后全身器官顺利恢复至产前生理状态。”
“月子”期间八件事
如何坐好“月子”呢?王必勤介绍,产妇及早恢复健康,月子里要做好八件事,即注意休息、饮食、心情、防病、清洁、哺乳、禁欲和锻炼。
分娩非常消耗体力,产妇要注意多休息;保持愉快心情,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健康,也有助于宝宝的健康;常沐浴,勤梳洗,保持清洁卫生;进行母乳喂养,可引起 缩宫素分泌增加,促进子宫恢复正常;月子期间禁止性生活;坚持在月子里进行必要的身体锻炼,做一些产后体操,有助于恢复体质和体型。
重视饮食调理,不要在月子里过分大补,这样既可能造成障碍,又会影响体形。尽量多饮用汤和营养饮料,如生化汤,材料选取当归、川穹、桃仁、炮老姜、炙草 (蜜甘草),可以熬水喝,也可以用米酒浸泡;米酒鸡蛋汤,酒酿加鸡蛋、红枣、枸杞子、红糖煮水喝,每天2~3次。要注意的是,清淡适宜,但并不是一点调味 料都不能用的,有的调料利于行血,如葱、姜、蒜、花椒等,可适当少用,便于瘀血排出体外。
“月子”期间常见病
张杨说:“产褥期内,产妇 需要注意恶露、产褥中暑和排尿等情况。产后3日内多为血性恶露,产后4~14天多为淡红色的浆液性恶露,若恶露量多,尤其是红色恶露持续时间长或是恶露有 异味时应该及时,以防止晚期阴道出血或感染。顺产患者尤其是有会阴侧切伤口患者,应注意大小便后及时冲洗外阴,产后6周内尽量避免盆浴。若出现会阴肿 胀者,可于住院期间使用硫酸镁湿敷。
产妇如果出现胀痛及肿块,应使用毛巾敷乳房并按摩,必要时可使用吸奶器,避免乳汁淤积引起急性 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多表现为高热、乳房胀痛,若发生急性乳腺炎应及时就诊。若由于医源性因素不能哺乳时,应口服回奶药物如维生素B6,同时可用炒麦芽冲水 喝,芒硝外敷于双侧乳房。
产后一周内,孕期体内潴留的水分可能通过排泄导致时大量出汗。因为受部分地区风俗影响,有产妇在产褥 期紧闭门窗、衣着严实,影响机体散热,从而导致产妇出现产褥中暑。产后应保持卧室通风凉爽,一旦出现头晕、恶心、耳鸣、胸闷、口渴、多汗等不适应尽快通 风,补充水分,严重时及时就诊。若有排尿困难可使用温开水冲洗会阴刺激排尿,无效时需要使用药物或留置尿管。
此外,产后缺乳也较为常见。刘昭阳介绍,产妇分娩一周后或哺乳期中,乳汁甚少、清稀或乳汁全无,伴头晕目眩、倦怠乏力,舌淡少苔,脉细弱,多为气血虚弱,可选补气的人参、黄芪,养血滋阴的当归、麦冬,利气通脉的木通、桔梗,配用猪蹄煮汤服之,以补气养血 、通脉下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