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街头求包养引起关注(2)
“求包养”的试探是为了调查?试问,这样的试探希望调查出什么,又能调查到什么?
正如有专家指出,学生的好奇心社会要包容,或许对女大学生“求包养”没必要去苛责甚至发难,毕竟这是个价值观多元化时代,传统的婚恋、家庭伦理已然脆弱不堪,何况人家只不过是试探和调查呢?
“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女大学生因为贫穷等原因开始慢慢堕落,想了解一下是否真的容易受社会诱惑,于是公开求包养”。发帖者还是道出了真实用意,这哪里是在试探社会,分明是在试探自己,看看有没有勇气公开求包养并被回复吗?
如果说还想试探出别的什么,无外乎这样几个:一是有多少人会响应“求包养”,正如早年女生们攀比“回头率”一样;二是社会舆论的反应,无所谓还是炮轰;再一个也是最关键的是校方的态度,暧昧还是干预?
“试探”跟“调查”,显然不是一码事;试探或者调查包养与求包养,无疑也与师大女生们的学业无关,不过,不管是试探、调查还是真的求包养,当校方表示“不便发表意见”时,我想,“试探”的“调查”效果大抵已经达到了。
就在不久前,某名牌大学一位女生用“人体”炒作得沸沸扬扬,几乎是家喻户晓,不同样试探出校方“不便表态”的态度吗?然而,在频频“试探”且“不便表态”的背后,大学精神在哪里?又如何去引领社会的道德价值标杆?
编辑观点
“包养”一词在现实的生活中极为敏感。无论是从道德还是从法律来说,都是年轻人无法承受的,尽管“包养”行为的确存在于生活之中。但年轻人应该靠自己双手的努力而得来收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