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下踏青郊游的时候,你是否常常惊艳于路边田间那一株株娇艳的桃花?是否又会想起那篇千古传诵的《桃花源记》?桃花源在哪里千百年来众说纷纭。其实,桃花源本是虚构,这个疑问或许永远无解。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访“桃花源”,看看那里究竟有怎样的美景。
千百年来,无数人对这样的理想国充满神往。同时,关于桃花源在哪里的争论也一直没有中断,先后有20多个地方声称他们那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湖南常德桃源县古代就叫武陵郡,湖南溆浦的龙潭隐蔽而又适合人居,与文中的描写很吻合,庐山康王谷与陶渊明多年生活的地方相邻,连云港云台山宿城西麓的景色与《桃花源记》文中的描写极其相似,四面环山的黟县古时候要穿过山洞方能与外界沟通,这恰好与文中描写相印证。究竟哪里才是“正版”桃花源?对今人来说已并不重要。不论这些地方是不是桃花源,那里的山水美景和田园风光都值得我们去欣赏、流连。
五大桃花源最宜人田园风光
湖南常德
汉代这里就属于武陵郡
常德方面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今桃花源之地被纳入黔中郡,西汉初年改黔中郡为武陵郡。桃花源就在武陵郡境内,当时叫乌头村,与历史记载完全吻合。
从湖南常德桃源县城出发,向西南10余公里,就到了桃花源景区的桃花山。进入山门,会强烈体会陶渊明笔下的意境。桃花溪沿山势汩汩流淌,溯溪而上,是桃花源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方竹亭”,亭外一片方竹林别具一格。拾级而上,就是传说中遇到神仙的地方——“遇仙桥”。再沿石级而上,水源洞便展现眼前。溪水从洞中流出,落入桃花潭,潭中水深莫测。往上攀过“别有洞天”,便进入神秘古朴的“秦人古洞”。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是对秦人古洞的描述。顺着渔郎的足迹,进入秦人村,看到的是另一番天地 ——土地广袤,物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畅通,鸡犬相闻。村内古朴的建筑,蜿蜒的竹廊,秦时的民风,原始的作坊,会把您带入2000多年前。
推荐景点:忘岁园、桃花溪、五柳湖、桃花源、秦人古洞、方竹亭、菊圃、八仙亭。
在湖南溆浦、隆回、洞口、洪江、中方五县(市)的接壤处,有两座山峰——白马山和古佛山,将一处叫龙潭的地方从东西两面合围起来。史书记载,龙潭所在的桃源地区在汉代时属武陵郡,它在沅水下游,而沅水上游的洪江、中方、溆浦一带,那时也属于武陵郡。
沅江有一条小支流,叫锦溪。走到锦溪的尽头,就是夹在两座山之间的一个狭隘,似乎也印证了《桃花源记》里“水源尽处……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的描述。
《溆浦县志》记载,在汉朝建立之前,溆浦平原一带已被秦人占领。秦人与蛮夷人发生过战争,并将后者驱逐进了山林中。从《后汉书》中也可以了解到,“武陵”地名的由来是因为当地人用“止戈为武,高平为陵”的来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既然如此,龙潭这个地方不正是最适人居住并可以隐蔽的一个好去处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所描述的人间仙境桃花源极有吻合之处。
推荐景点:英雄山、圣人山招屈亭、木鳌瀑布、五羊洞
江苏连云港云台山脉的宿城西麓,被当地人称作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岭,与外界无路可通;其中,川原坦荡美丽,山畔竺篁摇曳,与《桃花源记》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据史料记载,陶渊明确实曾到过这个地方。公元400年,高公岛战争期间,陶渊明任镇军刘牢之的参军时,亲赴战场。因此,他的后裔、清末两江总督陶澎,在宿城法起寺旁建晋镇军参军陶靖节先生祠堂。
推荐景点:保驾山、仙人屋、枫树湾、船山飞瀑。
庐山康王谷俗称庐山垅。这是一条长达7公里的绝密坳谷,垅中峰岭对峙,连绵延伸,东靠汉阳峰,西临马耳峰,森林掩映,溪泉沿流,竹木青秀,花草烂漫。屋舍靠山近水,碧荫遮盖村庄,阡陌纵横,水田旱地,男女耕耘,一幅世外桃源景象。
当地人认为,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庐山山南,对谷中的风光非常熟悉,所以他以康王谷作为原型,构想桃源情境,进行艺术创造,应该是可能的。
推荐景点:陶渊明栗里故居、归去来馆、陶渊明墓、谷帘泉、探源亭、汉王台、柴桑桥、王羲之石屋。
黟县四面环山,古时候要穿过山洞方能与外界沟通,鲜为外人所知。从黟县渔亭镇溯漳溪而上,水随山转。峰回路转处,原有一个桃源洞可供进出,可惜上个世纪50年代开凿公路时,当地人将此洞炸开。如今岩壁上尚有“桃源洞”三字石刻。
从桃源洞前行,峰回路转,约数里,豁然开朗。一块数十平方公里的大盆地跳入眼帘,其间阡陌交错,房舍栉比,炊烟袅袅,莺啼鸟啭,更有那古藤老树,修竹新篁,桑麻稻菽,柳绿桃红。桃源洞将一片田园深藏山间,这和陶公笔下的武陵源何等相似!
推荐景点:宏村、西递、木坑、南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