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 外国心中的世外桃源(2)
古与今的穿越:漂流漓江下游 阳朔的山因为水溶作用的缘故,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山势很奇,这边可能还是低缓的坡面,那面却陡然下降。游阳朔,乃至整个桂林,是需要想象力的。 提前实施的漂流计划 来阳朔,不坐船似乎
古与今的穿越:漂流漓江下游
阳朔的山因为水溶作用的缘故,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山势很奇,这边可能还是低缓的坡面,那面却陡然下降。游阳朔,乃至整个桂林,是需要想象力的。
提前实施的漂流计划
来阳朔,不坐船似乎说不过去,至少当地人都是这么说的。
若是夏天来玩,水流较大,去哪儿坐船都合适,只要避开人流高峰即可。可是秋冬时节来玩,还是走水流量比较大的漓江下游比较好。
近年来,漓江水量明显减少,冬天尤其明显。桂林市政府近年来也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筑坝蓄水,每天早上定量往漓江中注水,以免江水断流,游船不行。尽管如此,船行上游,还是因为江水清浅,而少了几分古意。
我选择的是从县城的富安码头出发,经福利镇,漂流至留公古村。40 多年前,电影《刘三姐》的剧组选择这里作为主要的外景拍摄地,因而这一段江面也被称为“刘三姐水上公园”。这也是一条绝好的骑行路线,因为前往留公村的公路也是阳朔县乃至整个桂林市少有的滨江公路。
记得我登船那天是个少见的阴雨天气,雨刚停歇,我本想在江边散散步,运气好的话还能在白沙湾撞见渔民——白沙渔火可是阳朔八景之一。这时,一位船夫靠近了,几番劝说后把我哄上了船,漂流计划不得不提前实施。
“雾重庆,夜上海,烟雨桂林秋北京,这是中国最美的四个景色,坐船看漓江,这种天气最合适了。”船夫小黄口才不错,而我也喜欢随遇而安的旅游,舒适从容,而且往往因为没有计划而常有惊喜。
小黄在出发前先向我介绍了沿途安排,包括可以在哪些大景点附近停靠拍照,来回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我晚上有安排,最好定在几点比较合适。他的时间可以精确到5 分钟以内,“我们差不多45 分钟后到阳朔”,这是他中途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回到码头后,我对了一下表,相差不过一分钟。“你可以先玩再给钱,回来后再给。关键是你要玩得开心。我们做的主要是回头客的生意。你想拍照的时候,我就把船开慢点,停在岸边也没关系。你玩开心就好。”
小黄说得我只恨没多带几个朋友过来。事实证明,这一趟漂流,比此前此后的漂流都要成功。
虽说这个季节的游客少了些,但平时还是人来人往,一趟一百多的费用并没有吓倒大多数人,江上往来的船非常多。而且因为多是机动船,形成的水波特别大,往往把个江面搅得支离破碎,漓江上游便是如此。漓江的一大美景便是江中倒影,至此已经破坏殆尽。但是在这么一个烟雨天气,下游似乎只有我们这么一艘船。江面也很宽,可以任意穿行,我拍够了太多有倒影的漓江风光。
带着想象力上船
“美不美?”已经记不清小黄是第几次问我这样的问题了。忙着在船头拍照的我,懒得频频走到船尾去,于是频频点头。
“在阳朔拍照片是件很简单的事,因为镜头朝向哪儿都是风景;在阳朔拍照又是一件极困难的事,因为大家拍出来的照片好像差不多。”我在微博上如是说。
不过真正考验人的还是想象力。游阳朔,乃至整个桂林,是需要想象力的;没有充足的脑力,就无法彻底感受和理解景色的精妙。阳朔的山因为水溶作用的缘故,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山势很奇,这边可能还是低缓的坡面,那面却陡然下降,有点像摩托车比赛的起跳台,有的还露出了森森白壁。
造型各异的阳朔山水激发了往来游客的想象力,也因此诞生了许多趣味盎然的名字,如老人牵马、白鹤迎宾、拇指峰、秀才看榜、雄狮守江、小鸡爬山、八仙过江、雪狮岭、双马过江……漓江两岸的山不仅奇,而且有层次感,感觉山后有山,层层叠叠,在烟雨笼罩中颇有中国水墨画的写意。
后来我在阳朔乡间也看到过美感不亚于漓江两岸的山峰,但是因为没了漓江的衬托,总感觉少了几分灵气。同样,若是没了这两岸的山,漓江水再清澈,也不过是又一条母亲河,在经济发展大潮中未必能躲过被污染的厄运。山因水而灵动,水因山而幸存,这是阳朔山水的神奇,也是阳朔人的幸运。
漓江两岸的凤尾竹有如羽扇,往往数丛“抱”成一团,又似屏风护住这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间不免有旁逸斜出的竹子,甚或干枯倒下的。会不会有人来此拾掇、砍伐?小黄解释说,江边原先没有这么多竹子,是20 世纪60 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来阳朔考察时,看到河堤坍塌、风景单一而提议种植的。“一开始是政府鼓励,后来村民都自发种竹子。现在这些竹子不能砍,砍了是要坐牢的!
漓江下游的水面明显宽了不少,干涸的河床比较少,标注航线的标志也要少许多。在一些深潭处,我们看到几个渔民架着竹筏,正在拉网捕鱼,据说水深的地方有十几米。现在天色尚早,还不是鸬鹚出手的时候。
在一些靠近古村或古镇的地方,我们还能看到一些老码头,墙上镌刻的码头名字有些斑驳,若不是小黄提醒,几乎便要错过。这些也是自小生长在阳朔的人最为留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