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0245.org/bbs/
http://www.0245.org/bbs/

会理四季如春 素有“小春城”之美称

http://www.0245.org 2013-05-15 来源:http://www.0245.org/bbs/ 点击:

魅力会理,一座悠闲而浪漫的古城,一定让你春日不枉此行! 会理古城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 总想去会理古城看看,老是抽不出时间。大年初二,正好在米易,在朋友的陪同下,终于成行了。 米易距会理有90多公里,跑一小节高速,转道就

    魅力会理,一座悠闲而浪漫的古城,一定让你春日不枉此行!

    会理古城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之美称

    总想去会理古城看看,老是抽不出时间。大年初二,正好在米易,在朋友的陪同下,终于成行了。

    米易距会理有90多公里,跑一小节高速,转道就是山路,中午就到了。当地朋友请我们吃那里最有特色的铜火锅,饭后在古街走走,感觉不错,那里的民风非常特别,很有生活气息,有很多与云南相同,还有众多的小吃,可惜没有时间去品味了,等下次有机会再细细赏了。

    在四川省最南端,金沙江北岸,攀西战略资源开发核心地带,与云南省仅一江之隔的群山中,隐藏着一座既古老而又现代,既悠闲而又浪漫的城市—会理。会理县城北距州府西昌185公里,西南距攀枝花市102 公里,国道108线南北纵贯县境,省道310、213横跨东西,内外交通较为便利。全县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12处,其中省级2处,州级3处,县级7处。

    钟鼓楼

    古城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古称会无,继称会川,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会理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公里,途经44个乡镇,会理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 “川滇锁钥”的美誉。

    古城,依玉墟山余脉而建,东西窄而南北长,形似一条小船。传说会理县曾是大海,观音菩萨为解救民间疾苦,以树叶作船修筑了会理这座城,又在城东的北山上建了白塔以紧锁水口,使古城遇洪灾不没,故会理县城又称“船城”。船一样的城郭,已经很现代化的建筑优雅而慵懒地卧在龙肘山下。

    城郭前缓缓地流淌着源自龙肘山的溪水,半裹着这座城市,在夕阳中闪耀着炫目的光芒,传递着从远古而来的气息,似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然后又缓缓地向南流去,汇入金沙江水。由于地处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这里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年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素有“小春城”之称。这里森林覆盖率达42%,是天然的氧吧,也最适合养生。

    古城中心与众不同,不是现代化的街道和林立的商厦,而是别具风情的老城。而老城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北城门和钟鼓楼。

    钟鼓楼又名凌霄楼,位于老城的中心,在南、北街与东、西街的交汇处,是会理古城最富代表性的建筑。清雍正十二年建,乾隆时续修完,成了会理古城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完成了古城廓的整体构筑。全楼总高22 米,楼高15米,共三层,十二柱落地,五星抱月亭顶,八分水,全部为锡铸槽瓦,金属、陶瓷组合亭脊,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古城西面至今还保存着完整的清代文化建筑。位于赵家巷内的金江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十八年,现存讲堂、正厅(荟英堂)和厢房。讲堂系歇山顶抬梁木结构,屋面为灰筒瓦,雀替、檐牙、耍头为深浮雕,石柱础刻龙云纹鼓腹式,堂前有须弥座廊台,是省级文保单位。会理还有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中国文字创造者仓吉的祠庙—仓圣宫,堪称中国“汉字祖庭”,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该庙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为一座北朝南的复四合院。平面呈中轴对称布局,由照壁、东西大门、山门、前后殿,东西厢房,耳房组成,格局完整。大门为悬山式二柱五架梁,六角钻尖脊;山门为悬山式屋顶,雀替、挂落为镂空木雕龙云纹及花卉动物;前殿有垂带式石梯六级;后殿高11米,厢房均为硬山式屋顶台梁木结构,建筑整体结构和木雕花饰保存完好,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拟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仓圣宫旁的瀛洲园,为清末五省会馆联名兴建的城市园林,后辟为公园。园内有“玉华池”、“浣鹤亭”、“金镜阁”、“藉香桥”、“半城春色”石牌坊等古建筑。池塘遍植菱荷,园内树木葱郁、花草芬芳。现在这里已经变为四星级的园林酒店,是会理的高档次建筑。这里花木众多,还保存着以前的亭台楼阁,是市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民俗文化:

    舞狮队

    会理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既有川、滇文化的彼此影响,又有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会理彝族源于三个不同的族系,一是凉山彝族,二是云南彝族,三是贵州彝族,因而彝汉交融是会理古城的重要特色。

    它们主要体现在饮食、礼仪、信仰、语言、民间文学、庙会、节日等方面,其中尤以庙会为主的民族民间活动。在庙会期间要举办木偶、舞龙、舞狮、唱连台戏、跳蹀脚舞、吹长号等有民间文化色彩的活动。在传统的节日中端午节的“吃药根”最有会理的地方特色,最能体现汉彝二种民族文化的交融。

    饮食文化:

    路边的小摊

    自明清外地移民进入会理后,饮食方式汇集了南北特色,加上川滇食俗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味特点。会理正规的筵席有以本地特产的黑山羊“烫皮全羊席”最为出名,还有“九大碗”、“五压桌”、“三迭水”、“十大件”等,菜心以单数计,如7菜、9菜,冬日加火锅。会理民间小吃以县城品种最多、分布最集中。早点有羊肉烫锅、熨斗粑、荞凉粉、稀豆粉、抓酥包子等,还有小笼粉蒸肉、羊火腿、羊干巴。饵块本是云南特色小吃,而会理饵块吃法却优于云南,如烧、煮、炒、烫饵块各具特色,尤以鸡丝火腿氽肉饵块最负盛名。

    会理“三宝”

    会理石榴会理石榴以其果大、色鲜、皮薄、粒饱、汁多、籽软、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并含有多种氨基酸而久负盛名。据清乾隆《会理州志记载》,会理石榴曾被列为贡果,因此会理历来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 1992年成功举办了“中国会理石榴节”,1994年四川省、凉山州把“万亩石榴科技开发项目”投向会理。

    金沙石砚与中国苴却砚系同一砚种的金沙砚,均产于攀西大烈谷金沙江南北的深谷之中。金沙砚石料奇绝,“眼”多且大,纹理丰富。其石质细胞润泽、成砚贮水不涸、磨墨无声、墨汁如漆,存墨不腐。砚石叩之深沉似木若铜。清宣统六年(1909)金沙砚赴巴拿马参展一举中奖。

    会理兰草会理养兰历史悠久,民间普遍有养兰习惯,会理兰草以珍、奇享负盛名,蜚声中外。其中以夏寒、兰牙、黄素为最,曾获1993年国际兰展金奖。

    传统工艺

    绿陶会理制陶始于元末明初,尤以绿陶器皿最为有名。绿陶还烧制成瓦材用于屋脊装饰,至今还保留了古老的制作工艺。

    铜火锅红铜火锅也是会理土产的一大品牌,它的生产仍保持了几百年来的炼制方法和手工敲打的生产工艺。

上一篇:浪漫的台湾小镇 徒步赏淡水
下一篇:贵州石头寨 仿佛进入“石头王国”


排行榜 TO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