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10元;外宾50元(含上演)
开放时间:
9:00-18:00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地址:北京通州马驹桥金桥花园16楼四单元
乘车线路:
:乘17路、826路、627路、运通107、101到木樨园换乘826、723到金桥花园 或乘坐地铁亦庄线到同济南路下车走西出口,继续往西换乘826、723、542到金桥花园或者马驹桥一号桥
自驾线路:
驾车到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金桥花园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 - 展厅安排
展厅只管只要250平方米左右,却面面俱到地安排了八个展厅。博物馆收藏的皮影题材非常广泛,既有历史演义、民间传说,又有童话寓言、现代故事。在博物馆中展出的大局部是传统剧目中的人物外型,如杨家将十二寡妇征西、水浒一百单八将、唐僧师徒、红楼十二钗、白蛇传等。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各具特征。展览分制造工序介绍、皮影艺术展示、皮影历史资料等内容。博物馆有藏品3万余件,展出1万余件,囊括明、清、民国、抗战时代的皮影作品,河北、山东、四川、陕西等地不同特点的作品以及崔永平自己设计制作的局部作品。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够建起这样一座内容翔实、馆藏丰厚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创始人天然要付出大量的心血。馆长崔永平和妻子王淑琴,在二十多年间,不时为建馆的事件忙碌着。其实夫妻二人,在更早的时候就与皮影结缘了---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考入北京皮影剧团,少年的他们在皮影的幕前幕后成长起来,成为皮影戏的新一代接班人。那时的皮影剧团有句口头语,叫作“七紧八忙九消停”,意思就是演一台皮影戏时,七个人紧张、八个人忙活,要是九个人就消停了。可见,能够练得用一只手舞动人物的头、身子、手和脚,绝对是非常不简略的功夫呢!当时深受观众们喜爱的《叁打白骨精》、《野猪林》以及让孩子们入迷的《鹤与龟》、《小猫钓鱼》、《金色海螺》等,都是他们曾经久演不衰的剧目。
第一展厅介绍了2000多年前,先人创造制作皮影戏的整个过程。展柜里摆放着各种用于制造皮影的动物皮:牛皮、驴皮、羊皮、马皮……由于各地饲养的牲畜不一样,所以各地的皮影材质都不雷同。一般北方多采纳驴皮,所以叫做“驴皮影儿”;南方多水牛,称作“牛娃子”。制作皮影,首先要练就绘画的本事。在纸上先白描出皮影的形象。然后筛选出好的皮子,再把白描的图案刻在皮子上。每个
皮影都要经过好几千刀的雕琢,才能成型。最后,用颜料在皮子的正反两面画上颜色。在第一展厅里专门有一个比照展现,里面展示了雕刻刀数不同的皮影,参观者可以在3000刀皮影和5000刀皮影的比照之下,体会到制作皮影的辛苦。第二展厅展示的是皮影戏汇演说明书、照片和表演皮影戏的小舞台。这些说明书和照片都是馆长亲身设计安顿的。在小舞台旁边摆放着各个时代的照明设备---煤油灯、蜡烛、汽油灯、电灯……照明设施的变卦陪伴着皮影艺术不断地向前展开。
走到第二展厅的尽头,是狭长的第叁展厅。这里有一面“皮影人头墙”。墙上排列了500多个皮影人物头像,个个盔发别致、忠恶清楚。这面墙上聚集了中国戏曲的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不同性别、年龄的戏曲人物,可谓世界“独此一家”。这些头像雕功流畅、着色艳丽,可谓鬼斧神工。其中,生、旦角色都用阳刻手法,以体现其优雅秀丽;花脸和丑角,则多采用阴刻手法,以利于勾画出面部形态。人们参观到此,免不了驻足流连,总是想看清每一个头像,但又总是看不清,数不清,无不拍手称绝。第四展厅设置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认真的人会发现水池和水龙头藏在展品之间---这里塬来是居室的厨房。这个小小的空间,陈列着中国皮影戏演出伴奏的乐器和录音设施。在这里,咱们以至找到了已经很少见到的80年代“砖
头式”录音机! 第五展厅到第八展厅,布置在同一层的另一套房间里。第五展厅里展出的,是青海、宁夏、甘肃、湖北等地的皮影。这里有人物、车马、以致可以找到轿子的踪迹。各地的风土人情,经过一组组的生活化的皮影场景,活脱脱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第六展厅珍藏了一些珍品。这些展品是明清时期的皮影人、头、身和布景。这里还集中显现了一些另类的皮影种类。“白茬” 是皮影的半成品,指的是刻制之后上色之前的本性皮影。展厅里的一组“白茬”展现了戏曲里的四个不同行当。“熏皮影”是一种特别的加工工艺。据传这是一次不测引发的成果。传说古人在刻制皮影的过程中,屋内生着火,此时来了访客,主人赶紧招待,却没有发现屋内的烟囱梗塞了。待到送走客人,制作室内已经被烟熏了。还是“白茬”的皮影,经过烟熏,形成了共同的色泽,别有一番风味。“灰皮影”专指明清时代,供达官贵人收藏欣赏,却从不用于表演的皮影。这些皮影在皮子的本性上,略施粉黛,解脱了皮影以往浓妆重彩的视觉形象。它顺应了当时有钱的皮影“票友”们的欣赏品位,在中国皮影史上造成一道另类风景。第六展厅里还收藏了馆内的镇馆之宝之一的一组“十八层地狱”古代皮影。这组皮影分叁部分展出。虽然由于年代长远,皮影自身的色调已经不太鲜亮,但对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的形象刻画,仍然惟妙惟肖。
第七展厅被馆长形容为“开会”---这里云集了陕北、陕南、山东、四川、河北、湖北、东北等地的地方皮影。
第八展厅别开生面。这里是一个扮演皮影戏和木偶剧的小剧场,可容纳观众五十多人。在小剧场的后部,还悬挂着博物馆里另一件镇馆之宝---西安华县寻找到的古代皮影画件。全套画件共17件,有多个人物及头像,还有马匹坐骑等。应该是一出打仗出征的皮影戏中的皮影。听说得到这套画件,馆长还颇费周折。当年去西安华县寻找这套画件的时候,馆长崔永平已经染病
在身。华县地处华山地区,山路险陡,得过血栓的馆长根本爬不上山,何况他要去的地方不只要爬上险恶的山峰,还要翻越过去。最终,崔永平是求当地人把他冒险捆在身上,背上了山!这一路真是有惊无险,还好,到达的时候所有平安。崔永平的毅力感动了当地的老艺人,把这套珍贵的画件交给了他。第八展厅的演出白幕占据了展厅的前部。幕后的空间就是崔永平馆长和妻子王淑琴的扮演场合。他们手持皮影为我们演出了《猪八戒背媳妇》的片段。尤其是重病在身的崔教师,他用左手一只手舞动着小巧的皮影,下跪、空翻、转身……从大幕的前面看,谁也不会发现幕后的表演者会是个血栓患者。皮影扮演不仅是动作,还要附带念白和唱腔。崔教师的念白也配得十分有趣,令人忍俊不禁。
博物馆里还有一个可容纳五十名观众的小剧场。在小剧场的后面,悬挂着老崔的一件镇馆之宝--他在西安华县淘到的古代皮影画件。画件共17件,有多个人物及头像,还有马匹坐骑等,应该是一出描写打仗出征的皮影戏的影人。为得到这套画件,老崔颇费了一番周折。那年,崔永平大病初愈,华山山路险陡,不要说翻越华山,得过脑血栓的老崔基本就上不去山。最终,崔永平硬是求当地人把他捆在身上,背上了山!崔永平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当地的老艺人,赞成将这套宝贵的画件给了他。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 - 历史沿革
上个世纪80年代,皮影艺术在浩劫之后,开端复苏。各种皮影表演不只回到了中国观众当中,而且被中国的表演艺术家们传播到了国外。崔永平夫妇决计建设中国人本人的皮影博物馆,正是在国外上演交换的时候,得到的启示。1983年夫妻俩随剧团去法国演出,看到人家有一个展览中国皮影作品的博物馆,但是当时我国却没有。从那时起,他们就方案要在国内开一家皮影博物馆。后来他们去的国家多了,才发现很多国家都有皮影博物馆,更重要的,是九成左右的展品,都来自中国。这就更坚定了他们要在中国建博物馆的决计。崔永平一边忙上演,一边四处寻觅老皮影和有关皮影的资料,终于在1993年病倒了。他这一病,岂但右半身变得不听使唤,而且花光了留着办皮影博物馆的积蓄。
为了拿出建博物馆的钱,他们把自己的屋宇扒开一扇临街的窗户,开明了公用电话,一来可以挣钱办馆,二来可以让崔永平锻炼说话---血栓使当时的崔永平说不了话了。就这样,一边运营公用电话,一边卖着冰棍儿汽水,夫妻俩渡过了艰辛的6年多时间,才攒下钱,在偏远的马驹桥买下了一层楼房。从此,兴办博物馆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王淑琴在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不禁眼眶湿润,也许这其中的艰苦远不是只字片语可以抒发的……她说,开办皮影博物馆,是他们夫妻毕生的宿愿。
北京崔永平皮影艺术博物馆 - 崔永平
崔永平,1945年生于北京,14岁开端学习皮影艺术。历任北京皮影剧团演员、上演队长、中国皮影木偶学会理事等职。1991年中风偏瘫后仍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做斗争,在夫人王淑琴的辅佐下,倾毕生积存建设起中国第一个皮影艺术博物馆,单手演绎皮影人生。崔永平,这个从事皮影扮演40多年的老艺术家,14岁进入北京宣武皮影剧团学习。想系统了解皮影历史的崔永平因苦于找到这方面的材料,15岁开端搜集有关皮影2000多年的开展历史,同时也开端搜集各地方的皮影。近年,患了血栓病的崔老半个身子已经不听使唤,却保持本人制造皮影的习惯照旧不改。2004年他在干这行干了40多年后,终于完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心愿--建立皮影博物馆。
崔永平的皮影博物馆珍藏有3万多皮影,其中大多数是古董级的孤品皮影,每年接待一两万参观者,但可悲的是这些并不多的“客源”却大都是高鼻梁大眼睛的外国人。为让更多国人走进皮影博物馆,了解这一比京剧还早一千多年的国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