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
星期二上午:09:00-11:30
星期二下午:13:30-16:00 (遇节假日不开放)
北京与台湾建筑特色交融
红砖砌成的路线走漏出台湾修筑的特征,古朴的北京四合院参与了骑楼、拱墙、琉璃饰品等台湾特色的修筑元素。街头巨幅的宣传画上描述着台湾鹿港老街、三峡老街的共同风情:鹿港的清晨,鹿港的傍晚,高低错落的小楼和悠闲的游人畅游其中,让人产生时空交错的感觉。
台湾会馆
会馆北侧伫立着五座铜像,参与“五人上书”的台籍举人汪春源站立持笔,眼光坚决刚毅。铜像前的石刻文字记录: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公约》,正在北京科举考试的台籍举人汪春源等与在京台籍官员多方奔波,率先上书都察院,拥护割台议和,是为“五人上书”。
一个台湾街 四个功用区
新建成的台湾会馆分为四个主要区域:
1、京台替换史展现区——通过留念墙和主题展厅,采取实物(文物)与图片、多媒体相结合等形式,再现历史上台湾人在京的活动,展现会馆历史及京台两地交换史。
2、贵宾接待区——设有贵宾接待室,用于两岸高层和出名人士的接待流动,以提高新台湾会馆在海峡两岸和海内外的影响力,使之成为首都标记性的涉台场合。
3、多功能会展区——设有中小会议室和多功用厅,用于各种会展和联谊活动,开展两岸交流,为台胞效劳。
4、民俗文明体验区——设有民俗藏品厅和民俗体验馆,展现台湾民俗文明,使之成为人们认识台湾的一个窗口。
台湾会馆重张之际,馆内还举行了《中华魂·京台情》展览,内容包括台湾会馆的变迁、在北京的台湾人、京台替换新篇章、俏丽的宝岛台湾四个单元,共展出照片400余幅,实物、史料约110件,制造专题片3部。展览采纳幻影成像、三连投影、电子书等声光电子技术,并配以沙盘模型、室外铸铜雕塑等多种展览模式。
与此同时,北京市以台湾会馆为核心,打造了包括台湾风情街和4个主题功能区,总面积5.4万平方米的台湾文明商务区。
台湾会馆
2010年底前,坐落在前门历史文明展示区内的台湾文化商务区将全面开市,台湾会馆也将对外开放。届时,整个街区以阿里山广场为中心,台湾风情市集、美食餐饮区、台湾映像生活美学馆、映像台北潮场、四合院会所、台湾会馆六个板块将展现台湾风貌。
台湾同胞与祖国联络历史见证
北京的台湾会馆是大陆独一的台湾会馆。历史上,台湾同胞往来京台两地从未间断过,其中许多人曾在台湾会馆落脚。因此,台湾会馆的存在,是台湾与大陆、台湾同胞与祖国联系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思。
作为“台胞之家”,台湾会馆得前门老北京商务区之地利,享两岸关系和平开展之天时,沐骨肉同胞血脉亲情之人和,将接续施展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京台两地协作交换的新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