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这一切也都源于孙中山先生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这里独特的环境背景都是非常值得游玩的,大家来玩,可以去感受了一下这些城市在桑拿天里的高度热情。下面奇丽小编给你介绍南京中山陵怎么走 南京人的必游之地!
中山陵,几乎是每一个到南京的人的必游之地。。我们也不例外,到南京的第一站便是中山陵。第一次来这里,印象中的中山陵很高,有很多的台阶,这些信息大都是从照片以及电视上看到的,那天算是实际了从影像到现实的转变。中山陵坐落在南京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1926年春天开始动工,到1929年夏天建成。整个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以前中山陵是收门票的,好象是100多块钱一张,好象是从去年的11月份开始,这里不再收门票了,取消门票以后,游客也比以前更多了。即使在这样的桑拿天里,依然是游人如织。
中山陵的台阶是很有讲究的 中山陵的台阶是很有讲究的,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这392级台阶。暗喻了当时的中国人口是三亿九千二百万。这么多的台阶,其实走起来并不觉得累,因为上一段台阶之后就会有一个很长的平台,这样上上台阶再走走平台,也相当于间接的休息了一下。更有意思的是,当你从下往上走的时候,你只能看见台阶却看不见平台,寓意着革命的道路是艰难和坎坷的,而当你从上面往下看的时候,你看到的全是平台,却看不到一个台阶,这个又寓意着中山先生开阔的视野,历尽千辛万苦的革命道路之后,回过头再看当初曾经走过的路,也觉得并不是那么的艰难了。这张照片是从下往上拍的,后面的照片中还有一张我从上面下来的时候拍的。有兴趣的话可以比较一下。
那天的天气闷热 那天的天气闷热,没有一丝风,一会阴一会晴的,乌云和阳光同在,到最后那场雨也始终没有盼下来。
碑亭里这块四米宽八米多高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鎏金大字。石碑背面空白,没有一个文字,寓意着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写完的。
台阶 用苏州花岗石砌成的台阶,从这里看依然全是台阶,看不到平台。
仿古青铜大鼎 这是当时由上海市政府捐赠的仿古青铜大鼎,一共两个,另一个完好无损。这一个青铜鼎上面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侵华日军留下来的弹孔。
这是这个铜鼎的内部,两个弹孔赫然在目 这是这个铜鼎的内部,两个弹孔赫然在目。不过那些硬币可不是日本人留下的。这些硬币都是些有钱人扔的,这些人你要说他有钱吧,扔的全是硬币。说他没钱吧,一到名胜古迹里面,不管看到什么坑呀井的,都要往里面扔钱。以为见到聚宝盆了,扔一个能变两个。
几十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这几个学生的衣服很醒目 灰砖青砖的陵园中,这几个学生的衣服很醒目,算是应了青天白日满地红一说。
中山陵入口处高大的花岗石牌坊,采用四柱三门的冲天式造型。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形式用花岗岩制作完成,中间的“博爱”是出自韩愈的原道博爱之谓仁,也是对孙先生的一生最好写照吧。
最后再回过头来说一下第一张照片上那个狮子吧,这是一尊西洋风格的狮子,是福建著名雕刻家蒋文子先生的作品,凡是仔细看过这个狮子的人都会发现这个狮子没有尾巴。这个砸掉的尾巴是文革时期红卫兵的杰作,当时叫做割资本主义尾巴,西洋风格的狮子正好代表了资本主义,割它的尾巴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以上介绍中山陵南京中山陵怎么走 南京人的必游之地!,这一切也都源于孙中山先生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大家来玩,可以去感受了一下这些城市在桑拿天里的高度热情。你来到这里一定会激动,欣赏郁郁葱葱,景色优美的环境实在是不错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