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0245.org/bbs/
http://www.0245.org/bbs/

明十三陵旅游攻略

http://www.0245.org 2013-07-18 来源:http://www.0245.org/bbs/ 点击:

举世闻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封建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 。建筑雄伟,体系完好,历史持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举世闻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封建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县境内的燕山山麓 。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掩埋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全掩埋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有人要问,明朝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着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亲信党羽的谋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他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拥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只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延北走千百里山脉一直,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山崇高正大,宏伟宽弘,主势强力。明末清出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①;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这一漂亮的自然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

明十三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陵又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墓规格大同小异。每座陵墓别离建于一座山前。陵与陵之间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见图 )。这种依山建陵的规划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叹,如英国驰名史家李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严重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修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宏大的例子。他评估十三陵是“最大的杰作”。他的体验是“在门楼上可以观赏到整个山谷的风光,在有机的立体上寻思其庄严的现象,其间一切的修筑,都微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修筑师和修筑者的技巧很好地抒发出来。”英国城市规划家爱德蒙 培根也高度评价了明十三陵的艺术成就,他认为“修筑上最宏伟的对于‘动’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他指出:依山而建的陵墓修筑群的规划“它们的气势是如许壮丽,整个山谷之内的体积都应用来作为留念死去的君王。”他们形象活跃地描绘了明陵修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从而高度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智。

十三陵从建成到往常已有四、五百年了,是历代帝王陵寝修筑中保留得比拟好的一处。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好,历史持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爱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中止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爱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爱护区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 游局确定为“中国旅行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管完全掩埋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与陵区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一处风景漂亮文明内涵深入的旅游胜地。

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从明太祖朱元璋扫平群雄,于公元1368年称帝南京,继而推翻元朝统治,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于公元1644年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其统治时间长达277年,先后有16位皇帝君临天下。在这16位皇帝中,除建文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役",南京城破,宫中起火,着落不明,没有留下陵墓外,其他15帝或生前,或死后均建有陵墓并保管至今。加上洪武、嘉靖两朝营建的三座追尊帝陵墓,明朝的帝陵计有18座。

上一篇:北京雍和宫门票旅游攻略
下一篇:密云黑龙潭风景区


排行榜 TO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