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很多瑞典人,他们都会有些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来瑞典?”诺贝尔的故乡?可以看到极光?曾经的免费大学教育?对本地居民而言,这些理由都不够充分。他们有一种奇怪的谦虚,更愿意谈论自己的国王不善言辞,经常在演讲中说错话。在这几近北极的遥远之境,地广人稀,冬季漫长,下午3 点便天黑,轻薄的雪,一夜便可皑皑。瑞典人并不认为自己的国家应是当今世界的热门去处。
冬天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冬天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百无禁忌的后现代之城
中国人总是喜欢用“京”字命名城池,因此斯德哥尔摩也被叫作斯京。和其他“京城”不同的是,斯京城里没太多摩天大楼,新城、老城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建筑大多不披光鲜的表皮,而是一直陈放在岁月里,旅行者和居民皆可享用。老城Gamla Stan 位于市中心的小岛上,距今已有700 多年,除了皇宫、教堂、广场等景点之外,还有更多餐馆、咖啡馆和手工艺店,充满沸沸腾腾的人气。老城西面的小岛,
曾是贵族和骑士的府邸,骑士岛教堂更是厚葬王室的墓地,而动物园岛上的瓦萨博物馆只为珍藏一艘从海底打捞起的17世纪战舰。这些名胜联袂见证了瑞典最强大的世纪。瑞典不曾当过世界霸主,但一度称雄北欧,甚至染指英格兰和法兰西,这是瑞典人的祖先——维京海盗开创的伟业。
公元9 世纪至12 世纪,这群身强力壮、凶狠野蛮的“开拓者”帮助瑞典以及其他北欧国家实现了崛起。他们对财富的饥渴与追逐为后世瑞典奠定了基础,或许也留下了启迪。在跨越了漫长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生活富足的现代瑞典人自由、开放、崇尚多元,以3 个S 闻名于世:Socialism, Sex and Suicide(社会主义、性和自杀),成为中产社会的范本。
“社会主义”指的是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制度。在瑞典,按照收入高低会征收30%-55% 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仅次于丹麦,位列世界第二。电、油、书、酒和食物还有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占全国GDP 的近一半,而GDP 支出的一半多被用于公共服务,公务员、工人和服务从业者都能获利,因此瑞典的贫富差距并不大,光鲜的中产和满身油漆的维修工往往一起坐在公交车上晃荡。
年轻人的梦想不至于被现实压迫,但也不容易发家致富。瑞典姑娘安娜激动地说:“凭什么有人不工作却也可以领很多钱,这不公平。我就是希望可以变得富有。”她的朋友们则耸耸肩:“平均没什么不好啊。”政治的清明往往会带来性解放,同性恋的问题已经不再时髦,这里甚至已经承认了“第三性”。在填表格的时候,如果人们不乐意在性别这一栏填上“男”或“女”,完全可以填别的。
而高自杀率则是这个生活质量名列前茅的国度的另一面,在生命伦理的领域,她也领先于其他国家,放宽了底线。经济自由的人自由地去死,没有世俗压力的人玩起了性别,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出现这样一种暧昧不明却面目可亲的现实,好像调出了一杯后现代的酒,摆在了世界面前。各种曾经坚硬的界限被打破,甚至连民族国家的边界,似乎也在这里变得模糊起来。
瑞典拥有全世界最友好的移民政策:自二战开始,保持中立但处于德国实际控制之下的瑞典已经开始大规模接受难民——当时主要是从纳粹占领国家中逃出来的犹太人,而现在大部分难民则来自伊拉克、伊朗等争议国家。截止到去年,瑞典有14.3% 的人口是在境外出生的。雷夫是瑞典某知名大学的教授,他的第一任夫人是在美国上大学时认识的韩国同学,离婚后他带着孩子住在斯德哥尔摩,有稳定的伴侣(法国人),但并未再婚,还时常往中国跑。
他在理科院系里开了一门跨文化交流的课程,8 人的小班里有一半是中国留学生,3 个瑞典学生中,一个是被父母从台湾收养的,一个由法国移居于此,只有一个是土生土长的瑞典人,剩下的一个来自伊朗。他喜欢在课上引导大家讨论“认同”,但学生们并不十分热情,也许是懒得思考,他们总是说:“我不觉得自己在认同上有困惑,我过得还不错。”雷夫有点失望,但又有点满意,他说:“我从来都认为民族是个伪命题。”这个天真的论断在瑞典居然真的有几分蛛丝马迹可循。
>>优雅的中产之城
丹尼尔是雷夫的同事。他们俩的办公室紧挨着,窗明几净,房间不大,都用着学校配发的苹果电脑,“这电脑很快就该更新换代了”,丹尼尔说。外国的访问学者常常来拜会他,在办公室里聊各自的研究领域。遇到感兴趣的题目,他还会专程办一个派对,请来各路学者、记者朋友,把酒言欢。“瑞典人通常不会邀请第一次见面的人去家里,但有时也有例外。”
斯德哥尔摩的孩子们拿出心爱的玩具赠送给儿童慈善组织斯德哥尔摩的孩子们拿出心爱的玩具赠送给儿童慈善组织
他的夫人也不是瑞典人,而是来自阿根廷,婚后辞去教职,相夫教子,兼职教授瑞典语。他们的两个混血儿子十分标致,四五岁时就掌握了瑞典语和西班牙语。一家人住在城郊,三室一厅,有一个书房,孩子们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玩耍,他们的小学、中学都在小区附近。爸爸的朋友们一来,两个小子就满地打滚。
他们没买车,平时都靠公共交通出行,远行时就租车,“既省钱又环保。”丹尼尔对此颇为骄傲。其实丹尼尔还有一个住处,他和几个朋友在南部的乡间一起买了一处农场,大片草场,精致的农舍,还养了马,供几个家庭欢度假期时光。每逢长假,他还会拖家带口,前往妻子在阿根廷的娘家。这是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丈夫在斯德哥尔摩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不用拼命加班就能获得丰厚报酬,妻子受过良好教育,孩子们无忧无虑地长大。他们有资本慢下来,有时间停下来,在工作与生活中优雅地迁徙。
早在1944 年,学者劳伦斯(Olof Lagercrantz)就在书里记载:“对很多斯德哥尔摩的孩子来说,成长的岁月可以分成两部分,它们如此不同,以至于无法将这两部分融成一体。一部分是黑暗的冬季,充斥着必修课、家庭作业……另一部分却是长长的、明快而自由的夏季,生活变成在桦树林里游戏,在波光粼粼的海滩上玩耍。”在如今的瑞典街头,依然到处可见这样气定神闲的脸。
柏林街头丢了很多酒瓶,布拉格随处可见烟头,巴黎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废弃的地铁票,而冬天的斯德哥尔摩,在防滑沙和积雪的上面,不鲜见的是老人和小孩,是拐杖和婴儿推车留下的痕迹,亦是一个成熟的中产阶级社会留下的脚印。和丹尼尔四口之家的标配不同,独身的雷夫只有一处房产,但是在市中心很好的街区,一栋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我的房子可比我年纪大”,他说。但那一看就是没有女主人的房间,大摞的书随意摆放,各色杂物见缝插针,沙发上耷拉着围巾,地上丢着烟灰缸。最壮观的是客厅一角,摆着一个长长的衣架,上面挂着几十件衬衫。这样的储备也是瑞典男人的常态。
这里的男人们热爱购物。在城中心的商业区,NordiskaKompaniet, Gallerian, Pub 等都是历史悠久的商场,里面到处可见独自扫街的骚包青年、工装白领以及退休老爷子,他们游走于大小品牌专区,在男女装对半的商场里逍遥自在。知名品牌 H&M更是过几步便可见,算是瑞典最平价的服装货品,赶上大减价的季节,男女老少都欢聚一堂,抢个痛快。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产尤甚,男女无疆。瑞典人本来就长得美,女人男人都美。女人的头发散着或束得高高,男人则留长或往后梳起。身上颜色都用得简单,是永不过时的黑白灰,各有心思地搭配。人们的脚程很快,带着长发披着大衣挂着围巾,一水的美丽五官像风一样来去。别的城市只有在年轻人的去处才能看到俊男靓女,而在斯德哥尔摩,地铁上、马路边、饭店里甚至郊区,随时抬头打量,都是没完没了的养眼风景。
>>逝去的乡村之城
瑞典人口密度很小,但城市化程度很高,每平方公里只有21 个人,85% 的公民居住在城市里,首都斯德哥尔摩人口达到200 万。诸如此类的中产趣味的男人、女人和家庭是斯京的今生,亮丽、从容、彬彬有礼。而她的旧世也被保存在市内,讲述几百年以前——瑞典还是一个农业社会时的模样。
乡村之城乡村之城
斯堪森(Skansen)是一个公园也是一个动物园,建于1891 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博物馆。这里展示的是18、19世纪的传统建筑——农舍、谷仓、钟楼、风车、教堂、街巷、店铺、畜舍、酒窖和作坊等等,绝大部分房屋都是从全国各地直接移建过来的,还有真人在里面劳作、生活,他们依然扮演着老式的鞋匠、银匠、厨师和制革工人。有时他们身着传统的长裙,端着食物或者药材,走出屋子,从游人中间悠悠走过,有十足的穿越之感。
这里除了麋鹿等具有北欧特色的动物,更多的是鸡鸭鹅、牛羊猪等家禽牲畜。它们都是农场的生物,也是在瑞典渐渐逝去的生活。这种开放的博物馆不端架子,不设置隔阂,不摆出灌输知识或品位的高姿态,置身其中并不会产生严肃或庄严的感觉,就好像在一座种满花花草草的公园,仅供人惬意徜徉。这里每年要接待一百多万名游客,当地人也喜欢来此过周末,园子里的速度比已然很慢的瑞典节奏还要慢上半拍。
遗憾的是,有些东西一旦被表演、被陈列、被奉上博物馆,也就彻底成了历史,它们与土地的血脉断绝了,昔日的生活之根也就断裂了。瑞典民族学教授奥维和乔纳森在研究了18、19 世纪的民俗材料之后认为,“中产阶级认为,与其他阶层相比起来,它们自己代表更高级、成熟的文化形式。在这一时代,它们忙着创造一个文化宪章,建构祖先神话和谱系,重写历史,重新定义瑞典的传统。对农民传统及瑞典风光的共同之爱,可被当作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于是,在这一时期,国家纪念碑、民俗博物馆、民族节日、爱国歌曲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瑞典百科全书甚至因此修改了对“文化”一词的定义:文化是中产阶级世界观的低调呈现。那个时期,瑞典人口翻倍但国力贫穷,在丹麦和西欧国家已经开始工业化进程之时,这个国家依然是一个彻底的农业社会。没有移民愿意到这儿来,而前往美利坚被瑞典人视为逃离饥荒与叛乱的唯一机会。20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来袭,人们才逐渐搬进城市、进入工厂,商业和工业才在此后的一个世纪里重塑钢筋水泥的瑞典。
路过斯德哥尔摩的人,大概不会追求她的前世今生,也懒得拆解她肌体中那些农业、现代或者后现代的基因。在这个日益广阔和漂泊的世界中,在人们各自为政的流散的路上,中产情深的人们渴求安全感,依然不舍那些被遗忘和被改变之物,于是,怀旧的乡愁把自己装扮成了历史本身,在现代化的国际都市里封存起昔日的遗迹。
【混迹瑞典的实用冷知识】
1、如果你在瑞典开车,千万要遵守当地严苛的交通规则,比如冬天必须换雪胎、天黑必须挂车灯、儿童必须有缓冲座椅。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汽车必须让行人先过,而且是在5米开外便放慢速度停下,即使是在绿灯通行的状态下,若有行人已经踏上斑马线,汽车也必须等着路人“闯”红灯。安全带和酒驾的规定相当严格,扣留驾照甚至坐牢都是以年为单位的。另外,瑞典驾驶教材中有一些非强制性的建议,比如下雨天车辆驶过行人或自行车附近时,应减速,避免将路上的水溅到他们的身上。所以建议大家在瑞典做个受宠若惊的行路人,因为汽车时刻会让着你。当然,也不要滥用规则,该你走时就快点走,不该你走时就别踩着斑马线,别吓着司机。
2、瑞典没有星巴克,也没有肯德基,不管是大小城市,都找不到这两家国际连锁巨头。不要问瑞典人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而且并不在乎。实在想吃点垃圾食品,只能去麦当劳。对于肉食动物们来说,这里的鸡肉比猪肉、牛肉等都便宜很多,超市里的烤鸡可以解馋,味道不错,而且价格不贵,一只整鸡大概在40克朗左右(人民币兑克朗的汇率在1:1左右)。
3、这里的食品都征收了增值税,饮料瓶也要算钱,但这部分钱可以返还。在各大超市门口都有专门的回收饮料瓶的自助机器,把空瓶放进去,机器会自动吐出相应的钱币,一般一个瓶子价值1-2块人民币。不要担心这样看起来斤斤计较,既环保又节省的生活理念是很受瑞典人推崇的。
4、当地的酒精类饮品都在酒局统一出售,达到21周岁后持有效证件购买。但如果在酒吧等娱乐场合,达到18岁后也能买到。鉴于老外经常误判中国人的年龄,所以追求不醉不归的中国同胞最好还是随身带着护照吧。
5、风靡全球的宜家是瑞典的品牌,全球最大的宜家在斯德哥尔摩城郊,而第二大的就在北京。世界各地的宜家长得都差不多,且都属于平价家居,就连店里买的肉丸、热狗和饮料都比其他餐厅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