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凤翔泥塑、布艺、剪纸、皮影、马勺脸谱、漆器等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近年来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据说,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军队一部中的第六营兵士屯扎于此,这个村便命名为"六营"。这些来自江西的兵士有制陶手艺,闲暇无事,就和土为泥,捏制各种形态的泥活儿当做玩具,并且彩绘示人。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
同时,凤翔也有四绝:驴钱肉、西凤酒、东湖柳、姑娘手。民间有一调侃的说法:吃的驴钱肉、喝的西凤酒、看的东湖柳、摸的姑娘手。
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喜爱。过去逢年过节或赶庙会,当地人以泥塑为礼品,加孩子满月,长辈要送坐虎。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
凤翔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凤翔泥塑分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制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练、夸张。
凤翔泥塑的工艺程序为制模、纸筋、入泥、脱胎、挂粉、勾线、彩绘和涂漆。凤翔泥塑制作方法简使易行,其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笔法涂染,对比强烈,使人爱不释手。
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现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凤翔代表泥塑坐虎 作者:wj-su
泥塑分类
挂虎:
挂虎属其挂片类,虎头暴额突睛,传统的制作色彩强烈鲜艳,双眉为两条相对的鱼(起源于6000多年以前的仰韶文明的彩陶纹饰),鼻子为人祖,有趣的是鼻子中插着三根火红的辣椒,据泥塑艺人解说,民间话说妇女的泼辣,借之渲染虎的厉害。这种醇醇的民风,就自然的融入到其中。虎头的"王"字为牡丹所替代,象征富贵。虎面的其他纹饰多为五谷、花草、蔬果的结合,反映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开花结果的永恒规律。虎面上还绘有宝葫芦,《诗经》中有云"瓜瓞绵绵",其象征子孙昌盛。
坐虎:
坐虎前腿立后腿坐,形态极度概括,但不失虎的神韵。面部紧凑,耳朵夸大,显其威严。躯体饰以莲花、牡丹等纹饰,浓艳大方,很富有观赏性。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当初凤翔六营村的泥塑艺人从未见过虎的模样,他们却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了民间百姓心目中大美无边的理想老虎的形象。这所有虎的造型都与虎的原形有着很大差距,但无一不具虎的神韵和气势。这种理想化创作是与当地的风俗相互影响着的。我们当地风俗,遇到小孩满月、百天、周岁,亲友们通常以坐虎相赠,置于炕头上,以表达他们对小孩长命、富贵的祝福。虎,就成了这种质朴情感的寄托。同时,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民间习俗前门帖门神,后门悬挂虎。虎,这时成为正义的化身,用以驱魔辟邪。
凤翔其他民间手工艺
凤翔剪纸
形式多样、主题广泛。从色彩上分单色、套色、染色三种。手法分剪刻和刀刻,以剪刻为主。从种类上分窗花、炕围花(组花)、顶棚花(也称团花,中间为园形,四角为云花)、碗筷花、装饰花(门扇、门帘、箱柜、被单、家具及礼品包上贴喜字或其它纸花)等。内容题材,有神话传说、戏剧故事、历史人物、琴棋书画,也有花卉果品、飞禽走兽、山石景物、人情风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马勺脸谱
顾名思义,就是在舀水饮马的木制、广口勺面上,绘画或雕刻社火脸谱而得名。据考凤翔马勺脸谱,起源于西周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唐代已初具规模,马勺脸谱是根据凤翔社火脸谱民间艺人长期的社火脸谱中,根据社火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运用线条、色块等具有的象征符号抽象出来,又不断完善,形成艺术方面认可的脸谱。
凤翔马勺脸谱最早是在18cm至40cm之间的桐木材料上,以圆形马勺为样式,以五颜六色的色彩进行描绘。净脸色彩单一,墨线勾描,如构图中的伏羲、玉帝、老子、姜太公一类的神仙,主色彩为金黄色。墨线勾出眉眼鼻嘴,额上有红日、八卦、如意等图案或字样,寓意其神通广大,功贯日月。一般惯用色彩如:关公为红脸,包公为黑脸,女子为粉脸,都是人们心目中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花脸在马勺脸谱中与社火脸谱一样,数量最多,表现最为强盛,所以,马勺脸谱主要是指花脸脸谱。
凤翔马勺脸谱 作者:王郢
凤翔皮影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最古老且风格独特的戏剧表演形式之一。皮影是用牛皮刻制成戏剧人物、动物和道具,以灯照影而进行表演,因而取名为皮影。由于观看皮影演出时,人们只能看到通过灯光照在纱幕上的影子,所以凤翔方言把皮影戏叫做"灯影戏",皮影叫做"灯影"。从事皮影的艺人,可分为演戏者和皮影制作者。陕西省关中地区为皮影的重要发祥地,凤翔以前是关中西部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当地历朝历代都有皮影演出和制作的杰出代表人物。凤翔皮影的艺术创作,吸取了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的手法和风格,也从秦腔戏、民间社火中吸取营养,堪称民间艺术大观园中的一绝。此后,皮影戏的演技和雕刻艺术都有所发展,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戏剧形式。观众在看戏的同时,也欣赏皮影的制作工艺。陕西皮影分为东路皮影和西路皮影,艺术风格各不相同,现在凤翔皮影则是西路皮影的。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藏。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品种最多的时候有六百多种,现在经过木板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邰立平数十年的恢复、挖掘、整理和创新的有三百多种。
凤翔其他旅游景区
凤翔东湖
东湖是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年)任凤翔府鉴书判官时,籍"饮凤池"挖掘疏浚,扩池而成,引城西北角凤凰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筑楼成阁,并因地处城东和取其"东坡"之号,故名东湖。东湖与闻名于世的杭州西湖南北遥望,两湖皆因苏轼而出名,人们称之"姊妹湖"。有诗曰:"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分内外二湖。内湖是当年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疏浚的,外湖是清光绪年间开凿。湖中建有洗砚亭、君子亭、春风亭、鸳鸯亭、断桥亭等,外湖建有山庄、苗圃、荷塘等。
详细地址:凤翔东湖广场东侧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10元
交通:西宝北线客运班车至凤翔县城转或宝鸡市一日游旅游车。
电话:0917-7212948
凤翔六营村的泥塑制作现场
凤翔六营村的泥塑制作现场 作者:王郢
凤翔县博物馆
文物保护、征集、馆藏、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内设文物陈列室、技术室等部室,文物藏品达4000多件(组),其中等级藏品1087件,可谓文物荟萃,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该馆按照"秦人寻根-雍城史迹展"的陈列顺序,从遗址、窖藏、墓葬三个部分展示秦雍城时期的文物精品,设计制作新颖规范,美观大方,充分展示了秦国在雍城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文化。
详细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文化东东南660米处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9:00至17:00,周六、周日9:00至18:00
门票:免费
交通:西安城西客运站乘西安至凤翔班车,东湖下。
电话:0917-7231161
秦公一号大墓
距今有2500多年。墓主秦景公是秦始皇的十四代先祖,系秦穆公的四世孙。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首创了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第一:大墓全长 300米,宽为38.8米,深度24.5米,面积达5334平方米,是我国迄今发掘最大的墓葬;第二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达186具;第三:墓内用柏木垒成的椁具"黄肠题凑"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形制最大、等级最高、时代最早的"黄肠题凑"。第四是大墓出土的石磬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第五是大墓主椁室南北斜插着为了下葬用的两个大木桩,古人称它为木碑,后演变为石质,是最早发现碑的实物例证。
详细地址:凤翔县城南雍水河北岸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20元
交通:西宝高速公路虢镇站下,或坐飞机场-凤翔-宝鸡的班车,该车路过位于凤翔南指挥镇的秦公一号大墓门前。
电话:0917-7585439 7585520
周公庙
周公庙是唐武德元年(618)为纪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修建,距今已1300多年。庙区现存古建筑30余座,占地约7公顷,整体建筑对称布局,殿宇雄伟,亭阁玲珑。周公庙门前古柏参天,院内绿荫蔽日,花草遍地,清泉如镜。庙区殿宇众多,主要有周三公(周公、召公、姜太公)殿、后稷殿,并有亭榭楼阁等,其建筑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 进入庙门,花草盈展,殿宇雄伟。汉槐蔽日,唐柏参天,旷达而使人心醉。
详细地址: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6.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50元
交通:
公交:乘宝鸡到岐山县班车到岐山下,岐山县城有到周公庙的公交,10分钟一趟。
自驾:1.西宝高速蔡家坡收费处--岐山县城--周公庙;2.西宝北线岐山县城--周公庙。
当地食宿:
推荐住宿六营村农家乐,可以在欣赏凤翔农家风光的同时,品尝下当地原汁原味的农家饭-萝卜宴、臊子面、豆腐宴……萝卜宴以村民种植的无公害优质萝卜为主,主要包括蜜汁萝卜条、萝卜饼等20多道特色萝卜菜品,辅以煎饼、凉粉、搅团、油糕等10多种特色小吃。价格:30元/人。
另外,在位于凤翔县城南400米处有个豆腐村,这里家家做豆腐,形成崩山豆腐,焦、脆皮豆腐、熊掌豆腐、水煮豆腐、神仙豆腐、芙蓉豆腐、香菇豆腐等80多道豆腐菜。有爱吃豆腐宴的人也可住在这里。
地址:城关镇豆腐村。
交通:西宝北线以西,宝平高速引线,省道104、关中旅游环线引线纵横穿村。
泥塑人家 作者:沈宇
泥塑人家 作者:沈宇
岐山臊子面
即大肉浇汤面,在陕西以其经济实惠而深受顾客的青睐,在关中农村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待客主食。哨子面的汤是用臊子肉做的。五花猪肉切碎,慢火烂一小时、跟炖东坡肘子差不多,不是炒也不是煮,也不是炖,加上辣子醋,慢慢地让猪肉烂成浆糊状,有一股浓烈的酸辣香,汤也是酸辣味,一层辣子油,一口吹不透。谁家兄弟不睦,邻里不和,村上年长人出面调停,几盅酒罢,热腾腾的臊子面往上一端,一席和解话,隔阂解除,红脸者顿生惭愧。吃一碗香喷喷的哨子面,淘几个憨态可掬的泥塑,再去周公庙许下祝愿,顿觉得从繁重的、嘈杂的工业化、城市化环境中解脱出来了。
凤翔四绝:
驴钱肉、西凤酒、东湖柳、姑娘手。民间有一调侃的说法:吃的驴钱肉、喝的西凤酒、看的东湖柳、摸的姑娘手。
驴钱肉:天上龙肉
驴肉具有补气血,益脏腑等功能,对于积年劳损、久病初愈、气血亏虚、短气乏力、食欲不振者皆为补益食疗佳品。因此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民谚。陕西关中盛产驰名全国的"关中驴"。凤翔腊驴肉选用驴的腿肉精制而成。它色泽红润,质地细密,酥香可口,五味俱佳,百食不厌。自清代咸丰年间起,一直受到各地欢迎。
腊驴腿是凤翔县久负声名的传统肉食品名特产,此膳食据传说,清末时期有位姓苏名石娃的,当时制作的腊驴腿以其特色远近闻名,"腊驴腿"生产技术加工工艺就是他传于后世的。
苏石娃一生主宰残牛、残驴,逢冬腌制"腊驴腿"。由于苏独家制作,且工艺独特,产量不多,市面上甚为稀罕,故价格昂贵,一般平民很少实用,多为官吏、豪绅、大贾、富户春节或元宵节进贡上司和馈赠亲友之名贵礼品。
苏石娃制做腊驴腿工艺精细,色泽红润,味美适口。尤"钱钱肉"(公驴之外生殖器)独具特色,不但是清爽可口的下酒佳肴,且具壮阳益肾之功能,驰名关中
东湖柳:弱柳扶风
其中东湖,相传乃周文王元年,有凤凰饮水于此,被视为祥瑞之兆,名曰"饮凤池"。北宋时,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喜爱饮凤池,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并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秀丽的亭台楼榭。因湖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又改名为东湖,延续至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苏东坡在修凤翔东湖之后二十年,苏东坡又在杭州修建了西湖,因而东湖与西湖称姊妹湖。今天游客至此,仍能欣赏到弱柳扶风,与水相依相映之美态。
西凤酒: 飘香万里
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作有赞柳林酒的诗文:"花开美酒唱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西凤酒是以大麦、豌豆制成,属复合香型大曲白酒。它清而不淡,浓而不艳,自古西凤酒就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荣誉。西凤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远在唐代就已列为珍品,是我国八大名酒之一。到明代,凤翔境内"烧坊遍地,满城飘香",酿酒业大振,地境路人常"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以品尝西凤酒为乐事。
凤翔是民间传说中产凤凰的地方,有凤鸣歧山、吹萧引凤等故事。唐朝以后,又是西府台的所在地,人称西府凤翔。酒遂因此而得名。
女人手: 男人手,女人手,全村都会做一手
东湖柳、西凤酒、腊驴肉再绝却都抵不过姑娘手,如今凤翔三绝只有这一"手"冲出关中走向了世界。凤翔女子手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做饭上,她们大多能做一手好面,而且经常变着花样做,一两周内绝对不重复。她们能做出吃了让人耐饱的削筋,能做出用于招朋待友的臊子面,能做出夏天吃了让人感到凉爽的蒜蘸面片,能做出冬天吃了让人感到暖活的烩面......当你看到这些美食时,一定会令你垂涎三尺,大饱口福。凤翔女子的手巧还表现在制作工艺品上。凤翔县城关镇纸坊村、六营村的泥塑远近闻名,已走出了国门。这便离不开凤翔女子的手,一块块泥团在她们手中灵巧地变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花虫鸟兽,栩栩如生,尤其剪纸和窗花更是她们的拿手好戏,一只灵巧的手拿着小小的剪刀在五颜六色的纸上游走。不一会儿,一张张玲珑清晰、层次分明、姿态万千的精美图案就出来了。花卉、鸟兽、山水、文字,可谓应有尽有、呼之欲出。
线路推荐:
线路特色:古迹游+民俗游
线路安排:秦公——号大墓——六营村——东湖——县博物馆
游玩用时:2天
交通情况:从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到凤翔的班车,到达凤翔汽车站后坐面包车前往秦公一号大墓,游览时间约1小时;然后在门口搭车去六营村;六营村与东湖都在县城东边,方便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