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饽饽” 山东莱州奇特婚俗
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有不同的面花艺术,各地区对面花的称呼各不相同,如胶东地区称巧饽饽、巧饼子、面鱼、饽饽,因地域差异、民俗不同,各地面花制作有不同的造型、制作方法。
莱州一带,农历腊月三十上供,家家都要蒸饽饽,饽饽有不同的形状,圆形的饽饽呈大馒头状,顶上十字挑出十三个鼻,嵌入红枣,还有元宝形、动物形等。饽饽除了食用还要供奉,供桌上、粮缸里、窗台上都要放不同样式的饽饽,有的饽饽蒸熟后用食品色点染,既中吃又好看,饽饽蒸熟裂开了口叫“笑了”。
春节上供大枣饽饽。枣饽饽为圆形,上面还印有六个红色图案,用来供祖先、老地老母、财神、菩萨、天地众神。供桌上五个枣饽饽叠放在一起,三十接神,正月初三撤供品,正月十五再供五个大饽饽和三个大圣虫。供奉时中为祖先,右供财神,左供菩萨,意为多财多子。“圣虫”的“圣”,莱州读作“升”,意为“生粮”,寓意五谷丰登。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叫“女儿节”、“乞巧节”,旧时妇女要供奉织女,以乞心灵手巧。莱州制作各式各样的“巧饼子”以乞巧,早些时候七月初六开始供奉,七月七撤供,七月十四再供上,意为送巧姐姐。很多大人都把“巧饼子”用线串起来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七月七婆家要做巧饼送给新娶进门的儿媳妇,也有的送十个大饽饽、面鱼、包子。
人的一生当中要经历满月、百岁、婚礼、寿礼、葬礼等礼仪,农村也非常注重这些人生礼仪,这时人们要蒸制一些面花礼馍,或馈赠邻里亲友,或祭祀供奉,皆取如意吉祥、祈福祛灾之美好愿望。在莱州一带,早些时候生孩子十二天后要抱着孩子回姥姥家,这一天要带一些面花、鸡蛋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包子”。
包子是用发面做的,这种包子并不是平时吃的包有菜馅的包子,而是无馅的面包子,也是一种花馍,比一般的包子大两三倍。包子上面用手拧出摺子,形状如同官帽。包子谐音“抱子”,象征着把孩子包起来,做成官帽的式样是希望孩子将来能做大官,所以当地农村也叫“抱包子”,大吉大利的意思。莱州有的地方孩子出生一百天叫“过百岁。”姥姥蒸面花送给外甥叫“送百岁”,主要是面虎、桂花、月鼓等,期盼外甥健康成长。
莱州婚礼习俗中,男女订婚要互送巧饽饽,男方给女方送发面做的二十个面桃,女方留下十个,然后回赠男方龙凤、鸳鸯、金鱼、狮子、佛手、蝴蝶等对数不等。
这类巧饽饽体型较大,约一尺有余,上面插满了烫面做成的小型面花,称“枣花”,亦有早立子之意。结婚时,姑姑、舅舅、姨等至亲要送八个寿桃形的大饽饽,上面插满了鸳鸯戏水、喜鹊闹梅、八仙庆寿、比翼双燕等。结婚时娘家要做一对鱼、一对富贵,象征富贵有余,一对鸳鸯,象征着恩恩爱爱、白头到老,鸳鸯用红线系在一起放在脸盆里,寓意终生相随。
鸳鸯在婚后让女婿食用,面鱼、包子、富贵要在回娘家时每样带回一个。而盖新房上梁时为求上梁大吉,要供奉圣虫、龙凤呈祥、狮子把门等面花,以象征家业兴旺。此外,还要蒸制上百个花样不同的小饽饽,在上梁时撒给乡亲。撒完饽饽,上梁仪式便宣告结束。有的木匠、瓦匠不会唱喜歌,东家则要请专门唱喜歌的,唱喜歌的一定是口齿伶俐、能说会道之人。唱喜歌时可以根据东家的情况编一些令人逗笑的词句,围观的人也必定是笑声不断。当天中午,东家摆上丰盛的上梁酒宴,款待所有工匠宾朋,大家为新房的即将落成共同庆贺,气氛喜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