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不久就仓促结婚,结婚才7个月,又匆匆离婚;再婚后才几个月,就到法院起诉离婚……这种被称为“闪离”的婚姻正在成都成为一种现象。昨日记者获悉,郫县法院日前对审理的离婚案件调查发现,闪婚后1~3年内起诉离婚的人超过6成。法院分析,其中,80后陶醉于一见钟情的浪漫“闪婚”,忽视彼此的缺点,出现问题不能包容和忍让,是离婚的一大原因。
闪婚夫妻离婚率最高
记者采访了多起“闪离”案件,从这些婚姻的历程中,也许可以找到其走向终点的症结所在。
案例 大学一毕业就婚了
小朱和小乔通过相亲认识并结婚,婚后两人家务丢给父母去料理,自己照样蹦迪、下馆子、泡吧、玩游戏,结婚7个月后,两人扯了离婚证。
“我们是在律师的见证下和平分手的。”对离婚,今年24岁的小朱很平静。两年前,小朱大学毕业刚回到成都,他的父母就开始催促他结婚,并且很快为他购置了婚房。
周围的朋友、同学也纷纷有要安定下来的念头,因此当母亲提出要他去相亲时,小朱也同意了。小乔比小朱大1岁多,两人见面后觉得比较投机,交往了近半年后,两人结婚了。
没法说清是从哪天开始的,婚姻生活开始给他们带来了压力。“他借口工作忙不回家,回来也不怎么跟我说话。”小乔认为自己遭遇了家庭“冷暴力”。小朱则想躲,因为他发现,自己其实没有能力担负起一个丈夫的责任,“心态上认为自己还小,还没玩儿够。”
小乔左思右想提出了离婚,“我们都还年轻,没有小孩,错了还能再来过。”小乔的提议得到了小朱的赞同。
案例 分隔两地离多聚少
胡果和周立(均化名)还在闹离婚,两人已经领证两年多,可实际上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4个月。周立今年33岁,江苏人,小他4岁的胡果和他是老乡。10多年前,周立就离开家乡来到成都打拼。在成都谈过几个女友后,周立认为找“老乡”会更谈得来,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也相似。
因此,2008年春节,他带着找老婆的使命回到江苏,在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了自己开公司的胡果。周立觉得两人很谈得来,相识才一周多时间,就向胡果求婚。婚后,周立说自己以后要在成都发展,但胡果却说自己的事业在江苏,“不可能来成都。”于是,这个问题把夫妻间的矛盾推向了顶点。在一次电话争吵中,周立疲惫地提出了离婚。
案例 处处都在提防“钱”
年近50岁,再婚的郑女士遭遇了“闪离”。“本以为年轻人才能碰到的事,没想到我也遇上了。”她说,2007年底,丧偶的她通过婚介所认识了刘先生。子女不反对,两人也觉得合适,于是便结了婚。
婚后才一年多,对财产问题的分歧,让两人闹上了法院。原来,郑女士从前夫处继承了一笔不小的遗产,婚后刘先生说要和朋友合伙投资,让妻子“投资”,但郑女士却认为这是对方想从自己身上捞好处,于是处处提防,导致本不牢固的感情最终破裂,还闹上了法庭。最后,法院判决双方离婚。
法院调查 相互间无法包容 闪婚后容易闪离
昨日记者获悉,郫县法院就近期离婚官司呈现的特点及问题做了份调研报告,并做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近期离婚案件统计情况看,因为婚前缺乏了解,特别是采取闪婚的,结婚后1~3年内提出离婚的有6成以上。
调研指出,当事人婚龄在3~7年居多,1960年代和1970年代出生的人群成为离婚纠纷的主体,并有低龄化的趋势,且女性主动提起离婚诉讼的逐渐增多,占离婚总数的56%。同时,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财产分割上。在审判实践中,经常可以遇到男女双方当庭表示愿意解除婚姻关系后,为争夺房产闹得焦头烂额,甚至表示房产分割不好,就不再解除婚姻关系。
“离婚的原因比较集中,提出的理由主要是性格不合、对方有婚外情、经济纠纷等。”法官介绍,特别是80后往往陶醉于一见钟情的浪漫“闪婚”,而忽视了彼此缺点的存在,一旦出现问题,相互之间又不能包容和忍让。
究其原因,法院认为长期的两地分居易引发离婚诉讼增加。随着市场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夫妻长期分居,加上婚前基础不牢,感情慢慢变淡,给婚姻带来了冲击。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价值取向发生偏移,更加注重物质利益的得失。一些不良现象正日益侵蚀着社会风气,也是造成离婚官司增多的原因之一。
法官建议大家要善待婚姻,加强婚前的必要了解。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说,婚姻生活中多了一个人,如果没有宽容、忍让,婚姻自然很难维系。